中国企业握紧700亿美元机会
中欧经贸合作挺进高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龙 陈青松
中欧经贸合作挺进高端中国企业握紧700亿美元机会
伴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洲11天的访问,中国和欧洲四国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价值700多亿美元;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共同打造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发表了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规划今后五到十年的合作蓝图。
曾长期担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的杨成绪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欧建交40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欧盟总部,这表现了中国与欧洲合作的意愿,欧洲对中国的良好态度,也预示着中欧经贸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欧债问题渴望中国资本解决
在习近平访欧期间,中国同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涉及领域包括金融、交通、食品、能源、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看,与荷兰的合作协议包括农产品及融资方面;在法国签署的合作协议包括航空、核能、汽车等,此外,中国还授予法国人民币800亿元RQFII额度;在德国期间,中德央行确定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国内3家汽车企业还与德国汽车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工业类央企高层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我们和德国合作比较多,建立一个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对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是有好处的,简单说来,就是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德国投资,而结算的成本也会下降。”
杨成绪告诉记者,欧式的债务问题并不轻松,十分渴望来自中国的投资,而中国巨大的市场,也让欧洲企业很看重。
中企参与项目呈高端化态势
3月份,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中东欧国家的时候,明阳风电签订了20万千瓦出口合同。张传卫介绍,这个合同正在抓紧实行,今年将会建成发电,这也是中国风电企业最大规模的一次走出去计划。
张传卫说,中国已经从风机技术的引进国,风机装备的进口国,转变为中国风机技术的输出国、设备出口国和技术与服务的输出国,这是一个最大的转变,也是中国清洁能源这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中国铝业一位中层告诉记者,虽然中铝在欧洲没有具体项目,但早在2011年,中铝公司西南铝企业与空中客车公司及其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就飞机制造项目所需的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制造和供应,签署了采购框架合同。“我们的硅材料、组件通过其他厂商出口到欧洲没有问题。”保利协鑫副总裁时文忠告诉记者。
而杨成绪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据他了解,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两个国家都对中国高铁感兴趣,双方正在洽谈之中。
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利益已深度交织。
中欧经贸合作此前并非都是“晴天”,从中国2001年入世以来,欧盟始终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2012年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的“史上规模最大”的“双反”案件险些将中欧拉入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据欧盟官方统计,中国在欧投资占欧盟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而美国则占21%;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占欧盟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至4%,而在美投资则占30%。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欧洲开始转变态度,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便是明证。据记者了解,于2013年底启动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前两轮谈判已经结束。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第三轮谈判可能会在今年继续举行,地点可能会在北京。
西门子拜尔领衔中德技术合作
随着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之间的经贸往来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中德两国企业之间的双向投资也愈加活跃。
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林哈德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中德双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
在林哈德看来,由于中国正在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未来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还将深化,中国在质量和高科技方面走得越远,中德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就越有吸引力。
据了解,不少德国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
以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的西门子为例。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期间,西门子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公司和上海电气公司签署了在生产燃气涡轮、建设汽轮机发电站、风力发电领域进行长期合作的意向书。
4月3日,西门子中国媒体部负责人王乐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西门子在工业、能源、医疗、基础设施与城市领域有许多创新研发。截至2013财年,西门子在中国建立了拥有2300多名研发人员的创新网络,研发中心数量达到20个。在2013财年,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1.4亿欧元。
化工巨头拜尔正在上海建设其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甚至比在德国勒沃库森的总部还要大。该公司已经投入30亿欧元,在上海的研发基地将扩建成全球研发中心。而奔驰及戴姆勒在华共设立6家研发中心。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华为都在德国设置研发中心,向国际生产标准与“德国品质”进发。
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2003年,佳力科技投资500万美元在德国设立了德国研发公司,目的是将其作为公司技术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与维护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德国研发公司这个平台为佳力科技的自主研发高端产品创造了条件。
作为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代表,江南模塑科技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外饰件系统服务供应商,是奔驰、宝马的优质长期合作方,公司还在德国设有高科技合作研发中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在习近平访问德国之际,江南模塑科技董事长曹克波还作为中德企业家代表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
武钢东风汽车闪耀中法巨额订单
作为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和欧洲经济强国,法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却并不十分乐观。
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位于德国、荷兰、英国之后。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法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22.7亿美元。两相比较,2013年中德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57亿美元。
北京外交学院教授李旦指出,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法关系的软肋。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结构性失衡导致的贸易逆差成为中法经贸关系中的一道坎。
事实上,新一届的中法两国领导人都多次表达了致力于贸易再平衡的意愿。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要深化两国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合作领域利益融合,在农业食品、金融、数字化等新领域打造合作新亮点。而习近平访法期间,中方与法方签订了总金额不少于180亿欧元的一系列商业协议。
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中法签订的合作项目有3个项目来自武汉,分别是中法两国在武汉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东风汽车集团正式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以及武钢与法国法孚集团合作项目。“这三个项目对中法两国经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合作重点领域的能源方面,法国核能集团阿海珐与中方达成就建设核废料处理厂继续谈判的意向;法国煤气集团与北京企业集团签署了开发煤气及提高能源效率的合作计划。道达尔集团与中方签署了继续提供液化天然气协议,将供气时间延长至2019年,双方还达成了合作建设中国能源进口和分流设施的意向。
此外,空客公司宣布,中国已确认了一份以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飞机的订单。空客同时还宣布,中方正式确认了空客在天津总装线的二期合作计划。
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国拥有工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高附加值产业发达等重要优势。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的增长方式变化和结构调整,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释放将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伊利集团深游欧洲食品硅谷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的牧草和奶牛品种使荷兰成为全球知名的乳业大国。荷兰年产牛奶1100万吨,相当于中国全国产量的1/3。而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乳品市场,被荷兰合作银行称为“全球乳业的中流砥柱”。
2014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荷方展出的本土著名农副产品———婴幼儿奶粉及液态奶产品后,提出了发展中荷乳业的战略构想。
同一天,中国知名乳企伊利集团与素有欧洲食品硅谷之称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达成了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协议。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项目系中荷建交以来两国合作的首个体系化食品安全项目。伊利方面表示,该体系全部建成后,还将实现中国与欧盟乳品检测系统的同步,“收集西方专家的顶尖技术和智慧,为中国的市场需求服务”。
2014年2月25日,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在荷兰瓦赫宁根落成,这个连接亚欧两大洲的乳品研发机构,一度被喻为牛奶科技的“欧亚大陆桥”,这个研发中心也是中国乳业截至目前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
4月8日,湖南一家知名乳企营销负责人张建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荷兰作是世界乳业大国,有雄厚的技术和原料优势,而中国有着市场优势,国内乳企和荷兰食品研发机构的技术合作一定会取得成功。
正如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PeterPotman所言,“荷兰的农业食品总体品质高、安全性强,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这一领域商品的需求在迅速升温,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还非常大。”
吉利将沃尔沃打造成中欧典范
中国和比利时建交40多年来,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尤其在机械、电子、药品等方面有着广泛合作。尤其是近10年来,中比两国贸易年均增速达16.4%。2013年中比贸易达254亿美元。比利时还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比利时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比利时访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厂。习近平指出,“这家工厂是比利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
汽车业专家认为,沃尔沃是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根特工厂是比利时制造业的象征;沃尔沃轿车品牌属于中国吉利集团。作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欧唯一参观的一家企业,沃尔沃根特工厂的性质和由此带来的象征意义,让人们看到中国经济,包括中国汽车工业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局办公室负责人史龙珑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沃尔沃汽车比利时根特工厂始建于1965年,是沃尔沃汽车在欧洲的第二大整车生产厂,到2014年该厂已经累计生产了550万辆汽车。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和比利时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汽车工业领域,中比两国将加深合作,两国汽车工业间的交流也会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