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4年4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需强化流动性风险识别能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银行需强化流动性风险识别能力

CNS供图

近期,上市银行陆续发布年报,流动性问题备受业界关注。自去年6月以来,流动性紧张一直困扰着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甚至出现资金不能按时偿还的情况。而就已发布的年报来看,不管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都符合监管要求,但大部分银行的流动性比率较上年有所下降。

2014年银行业流动性情况如何?目前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否很好地适应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如何强化流动性管理?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

银行创新表外业务

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 《中国企业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潘向东: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融资需求日益高涨,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方,贷款却受到诸多限制。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为了规避监管,创新了一系列的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除一般存款外,正越来越多地依赖同业存款和理财产品,甚至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比例已降到了近20%。

而这类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产品,风险主要隐藏在两方面。一是资产错配、风险不透明,大量影子银行产品对应的资产标的是房地产项目、地方融资平台和过剩产能行业,但由于逃避了监管,相应的风险未被市场充分认识;二是期限错配的问题,影子银行所对应的资产大多投资周期较长,而与其对接的同业资金和理财产品的期限都很短,这样虽然资金成本下来了,但期限错配却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在经济缓慢出清的过程中,银行资产端不可避免会有所恶化,不良率会有所上升。从行业来说,产能过剩行业和二三线房地产企业的违约风险较大;产品上来说,银行理财和同业业务对应的风险不明的非标债权由于大多也都投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信用违约风险也会上升。

与此同时,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化改革还会继续推进。而竞争的加剧、成本的提高更促使银行加快创新、拓展业务,也更容易忽视风险。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相对滞后

《中国企业报》:目前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如何?

潘向东:近两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业务创新较快,特别是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而对这些新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认识有个过程,相关的风险管理往往都较为滞后。不论是市场还是监管部门,都有个摸索和学习的过程。去年6月底的“钱荒”提示了当时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不论是商业银行本身还是监管部门,随后都加强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今年2月19日银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在存贷比、流动性比例之外,首次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这一监管指标。

虽然适用《办法》的44家银行中,流动性覆盖率去年末均已达标,但真正难的是对风险的测算。因而《办法》也要求商业银行对包括同业和理财在内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由于新指标的计算涉及表外业务的项目非常多,几乎涵盖当前理财业务对应的“资产池”中的所有基础资产,并设置了较高的流出系数,因而有助于实现对相关业务流动性风险前瞻性监管的目标,有利于规范同业和理财业务的发展。

银行自身要强化流动性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风险是盈利的成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是银行稳健经营的一部分。

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紧密和隐蔽,银行体系内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性也日益增强,各银行自身做好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更是保证金融体系全局稳定的基础。

银行自身应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所有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做到及时和充分,保证正常支付结算。由于银行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情况具备信息优势,在《办法》的指引下,内部风控优于外部风控。

2014年银行业流动性

稳中偏松

《中国企业报》:能否预估下2014年银行业流动性情况?央行在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上会有哪些措施?

潘向东:预计2014年银行业流动性相对去年而言会稳中略微偏松。一方面,经济缓慢出清、部分风险暴露会减少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央行有责任维护资金面的平稳。在关键时点,例如季末和节假日前后,央行会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正、逆回购或SLO、SLF操作,以保证资金面的平稳;若出现外部风险导致资金流出,央行也可以降准应对。与此同时,也会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多地让市场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来识别风险,以盘活存量资产,减少银行体系的负担和风险。

去年6月底的“钱荒”暴露了银行体系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但央行并未开闸放水,而是在流动性时点性紧张时施以援手,维持资金面的偏紧平衡。同时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地操作,保持和市场充分沟通,让外界了解央行动态,合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

2013年初央行新推出两个流动性管理工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在下半年就发挥了维护资金面平稳运行的作用。2014年初央行又将SLF试点面向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尽管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改善金融资源错配,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演绎,受到冲击不仅仅是我们的货币市场,也将冲击到资本密集型产业。

预计当局将选择通过“渐进式改革”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同时货币的总量政策将维持相对的稳健,为改革营造一个较好的货币环境,以有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