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内外:政府拯救企业行动样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玻璃门内外:政府拯救企业行动样本
(上接第一版)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优质”企业表述不是很科学。他的理解是,这2000家企业应该是企业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大、目前遇到了困难的企业。他说,温州有40万家企业,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救那么多企业。政府出手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行为,做“样板”,表明政府的态度,树立企业家的信心。 此前,温州已尝试树立企业破产样板。2011年,温州眼镜大王、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资金链断裂出走美国。此后,温州市政府劝回,并协调各方力量,各地温商商会组建温商联合投资中心向信泰注资5亿元,帮助胡福林走出困境,让温州企业重获信心。 2013年,温州市政府出台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和“扶工兴贸”十大举措,帮助企业解决难题3400多个,减轻企业负担42亿元。 多数企业肯定政府行为 多数企业家对于政府帮扶持肯定态度。
兴乐集团董事长虞文品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政府出手帮扶企业肯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出手还是迟了一点。他说,去年年初危机初现,政府是有办法化解的,但政府没有果断出手。
他认为,温州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是大环境的问题。政府此时出手,表明政府的态度,将与大家共渡难关。他说,遭遇困难因企而异,有的可能是自身资金上出现的问题,有的可能因涉及互保链而引发的危机。但是,这些企业的根基还是好的,而且自身有盈利能力,这个时候政府如果协调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企业的困难可能就过去了,甚至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反之,企业可能就倒下了。
老方非常赞同虞文品的说法,他告诉记者,他的企业运行良好,就是一笔资金到期了,银行不给转贷,按照银行的要求,必须先还上一笔资金,但温州的金融危机影响到了企业的资金拆解,要筹几百万元并不那么容易。他笑称:“企业好的时候几百万元都当几十万元用;企业不好的时候,几十万元要当几百万元用。”他相信政府出手之后,一定能帮到企业。目前,他们正按照要求填报相关手续。
惠特鞋业董事长项进康表示,政府对于被帮扶范围内的企业肯定是有帮助的,如果政府不出手,有的高危企业,银行一抽贷马上就会死掉。另外,通过政府的转贷资金进行转贷,企业再次获得资金,用时间换空间,把危机拉长,企业可能就挺过危机,存活下去了。
东方轻工实业总经理李中坚坦承:“作用肯定有,但毕竟有限,企业最终还得靠自己。”他说,银行也是企业,它也是自负盈亏,它也要盈利,而且银行的官员不是地方政府任免的,最后还是要听上面的。他认为,真正能够救企业的,只能是中央出台政策,地方政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周德文认为,温州政府出台这一帮扶政策用意、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当前这种情况下,银行和企业应该抱团取暖,政府在其中起到协调作用,共渡难关。银行如果一味地压贷、抽贷,也会危及自身的利益,对自身也不利。
帮扶政策遭遇玻璃门
在企业肯定政府出台帮扶企业的同时,也有企业家提出了质疑。
来自瑞安的徐老板办了几十年服装厂,辉煌时期,年销售额可达六七千万元。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没有看到这份文件。他坦承,就是看到了这份文件,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他说,像他们这样的小企业,温州实在太多了,政府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全面铺开,不可能惠及他们。
“银行不会做亏本买卖的。”徐老板对记者说,企业家说到底也是银行害死的,钱多的时候,拼命地找你贷款,劝你贷款;一旦出现危机了,拆台的首先也是银行,直接抽贷,哪家企业吃得消?“不要说出现危机的企业,就是最好的企业,银行要抽贷,也马上完蛋。对我们这样的小规模企业,只能靠自己。”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企业年销售额只有一两千万元,贷款非常少,最近银行还在找他们贷款,但他们还是拒绝了,不敢靠银行的贷款做大。
徐老板直言,这种政策一出台就有失公允,“凭什么是这2000家企业?就看谁幸运了!”
李中坚的观点也佐证了徐老板的说法。他告诉记者,银行的贷款利率看起来不高,但是银行在放贷的同时,往往会推销一些理财产品给企业。“都是老朋友,而且要维护以后的关系,所以企业根本无法拒绝。这些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但实际就是企业成本,让本来利润就非常薄的实体企业利润越摊越薄。”
温州担保链危机之后,给企业贷款增加了负担。虞文品告诉记者,现在银行贷款的流程非常麻烦,而且审核时间拉长了,使得企业起码得增加10%—20%的资金储备金。他举例说,如果企业流动资金是2亿元的话,就得把流动资金增加到2.2—2.4亿元。流程的拉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而且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他坦承,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还好说,大不了集中力量,给供应商的货款或者其他支出缓几天支付,但对于本身规模就不大,资金流本来就低的企业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温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转贷资金不好用。”他说,此前他们也遇到了贷款到期需要转贷的问题。开始他们准备用政府的转贷资金,但是银行的朋友告诉他,政府的信贷资金最好不要用,一旦用了,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马上就会降低,这就相当于进入了黑名单,以后要贷款就会比较麻烦。他坦言,很多企业使用转贷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转贷,面临的就是跨不过的坎。
上述企业家还告诉记者,此前市县两级出台了许多企业帮扶政策,但落实很难,实际上能用的不多。他说,政府鼓励企业把原来的老厂房进行扩容,容积率从2.0扩张到2.6;对原来一些违章建筑予以正式承认并发放产权证等。这些政策看起来非常好,但办起来非常难,验收必须按照现在的标准,如此必须对老厂房进行大规模改造,需要建设消防喷顶,成本很高,这就使得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永远隔着一道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