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管理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管理研究
 

2014年3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面对国企改革背景下的
青年思想多元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宋雨峰

如何面对国企改革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多元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当代青年思想的多元化,建筑施工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施工建筑企业施工地点分散,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共青团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团干部再不积极,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根本无法落实,基层团干部作用发挥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基层团组织工作落实的好坏。要想把团的基层工作抓得好,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活跃,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基层施工建筑企业特点

工作流动性大:施工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员工必须常年在外工作,经常是一个工程项目刚结束,马上就要奔赴另一个工程项目,常年奔波在祖国各地,有的甚至需要到国外参加工程项目建设,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时间很少。

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施工单位大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修路架桥,信息落后,住的石棉瓦简易房,条件稍好的搭建活动板房或租用民房,阴暗潮湿,工作在机声隆隆,尘土飞扬的施工场地,每天早出晚归,沐雨栉风,顶烈日冒严寒。有的项目施工一线没有网络信号,业余时间只能用卫星接收器看两三个电视节目,精神生活匮乏,很多人感到无聊、空虚、寂寞。

工作强度大:施工单位大都每天早上7点上班,甚至更早,晚上7、8点下班,白天在工地跑现场,晚上加班整理内业资料,每天大都工作在10小时以上,而且基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遇到特殊情况,工期紧,更是不分昼夜,通宵达旦地工作,抢进度,赶工期,甚至父母生病,爱人生产也难得回去照顾看望,即便在家,也是最多只能待上十天半月的。

做好企业青年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团工作也应当积极随着变化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去适应青年的需求,打开我们工作的新局面。

要善于组织协调。共青团的工作现状决定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协调。协调好了,我们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处理好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与突出青年特色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团的核心地位与壮大青年群众组织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短期岗位与长远事业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共同理想与个人价值追求的关系。

要精于掌握业务。作为一名团干部应该具有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效果地开展系列活动,加强思想教育与培养综合素质相结合;做到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做到短期学习与长期考核相结合,引导青年创业成才;二是要强化组织意识。团干部要有强烈的组织机构意识,没有强大的组织优势,我们的工作就无从谈起。要提高团组织创建率,做到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的组织或团的外围组织;三是要强化团员青年意识。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社会进程中感受变革最敏感、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作为青年的核心组织,我们为青年服务的同时,要跳出狭义的共青团小圈子,把服务整个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积极整合资源,开展有意义活动。开展活动时争取活动支持,基层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成为挡在团干部开展活动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克服这一障碍需要团干部在开展活动之前策划出符合青年特点,紧密围绕施工生产的策划方案,向企业领导汇报并积极争取党政各部门的支持。

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

共青团干部作为团员青年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塑造青年灵魂的工程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共青团工作的质量。新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推动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需要具有高素质和高修养的共青团干部去完成。

合格的政治素质:人在从事政治性社会活动时所必需的内在的基本条件和自身的基础素养,是共青团干部的首要素质,是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核心,起着定向器和导航仪的作用。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等。要求每个共青团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念,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坚强的党性。它对团干部尽心尽责做好共青团工作以及团干部自身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高尚的道德素质:一个人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或基本功,具有规范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作用。主要由基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构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共青团干部成才的原动力,是能担当重任的关键。

完善的文化素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是接受公共教育和自我教育,最终在学识、才情、技艺等方面达到的修养状态,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共青团干部的文化素质包含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当代青年特点需要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它的高低决定共青团工作成就的大小。

(作者单位:中铁七局电务公司)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