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在华投资战略进入调整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韩企在华投资战略进入调整期
随着中韩贸易额的不断攀升,中韩两国的企业投资颇受关注。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已达四五万家左右,与之相应的,却是中国企业投资韩国企业热情并不高。
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早期在中国投资的劳动密集型韩资企业开始不适应,也面临着投资转型的现实选择。
韩企在华投资向内地延伸
“目前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额有六七百亿美元,整体有四五万家企业。”中韩友好协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有调查显示,由于地理邻近因素,此前山东和东北三省一直是韩国企业投资的热门地点。1996年,山东及辽宁占韩商在华投资总额超过40%。截至2013年4月,吉林省累计现存韩国企业723家,占全省现存企业总数的32.71%,排在投资国别第1位。
而此前《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吉林延边等地采访时,也感受到中韩商品贸易的火热:从服装、鞋帽、日用百货,来自韩国的商品广受青睐,贸易火热。近年来,韩国企业投资中国开始向内地延伸。
2013年1—10月,中国新批准设立韩资企业1133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为热门投资行业。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韩国已有包括现代汽车在内的近200家企业投资四川省、有60多家企业投资陕西西安、有超过80家企业投资湖北武汉。
不仅如此,韩国企业还非常看好中国城镇化建设。韩中地域经济协会会长李相基曾对媒体表示,韩国企业非常看好中国城镇化所带来的机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二三线城市需求的扩大,非常有利于韩国企业走进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对华投资额为536.4亿美元,为中韩建交之初的420倍。据记者测算,这一数据远超中韩建交之初投资额的500倍。
中国企业投资韩国热情不高
不过,相比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火热,中国企业到韩国投资的并不多,甚至有人将韩国喻为“世界上唯一华人无法发展的国家”。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对北美、欧洲、大洋洲、拉美、非洲投资增幅均超50%。然而对韩投资则逆势下降16.2%,超过对日投资9.1%的降幅。
有分析指出,韩国政府并未对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韩国对来韩投资的中国企业执行更加严苛的政策。
2012年年底,韩国中国商会曾对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做了一个调查。中国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企业来韩身份证办理困难。”28%的企业反映,办理或延期韩国签证存在困难。
不过,虽然如此,对中国企业而言,韩国市场并非没有机会。
无锡韩新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空气处理设备公司,公司销售的空气处理设备一直出口韩国。2012年10月,无锡韩新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多万美元用于建设在韩国京畿高阳市的新厂。
无锡韩新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在空气处理设备这个行业,中国的标准高于韩国标准,进驻韩国市场比较容易。产品大多数配件产自韩国,各项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韩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借道韩国,公司在出口方面少了配额控制和贸易反倾销制裁等问题。
另据了解,在中韩双方新一轮自贸协定谈判中,包括产品、服务和投资市场的自由化水平都是谈判的主要内容,双方将主要商讨市场的开放程度问题。
韩企在华投资呈减少现象
虽然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稳步增长,不过近两年来,却不时有韩企“撤离”的消息传来。
韩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布消息称,2007年至2011年,韩对华直接投资年均减少5.4%。
据韩国媒体报道,企业集体掉头是因为中国国内的经营条件大不如从前。20年间中国工人工资增加了近20倍。工人的福利保健费用等间接费用也呈现出了上涨趋势。
对此,赵晋平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韩国投资20多年,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专家认为,早期投资中国的劳动密集型韩资企业,在国内各种要素发生变化后,很多都不适应了。韩国企业到中国的投资,如再利用这种技术差距来投资可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赵晋平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转型升级,以及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国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一点使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压力。
“通过与韩国方面的专家座谈交流,韩国方面对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双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也表达了担忧。”赵晋平说。
“中国企业已经不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企业了。”赵晋平对记者表示,“未来韩国企业要投资中国,也面临着战略转型。”
“第一,韩国企业投资中国,必然拿出最过硬的、最核心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提升在华投资水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很难适应竞争。第二,韩国企业还要和中国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手,联合开拓国际市场,这样双方才能共同获益。”赵晋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