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4年3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件打败企业家倒逼改革提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明豪

文件打败企业家倒逼改革提速

中国的改革到底有多紧迫?马云在论坛上说的那句“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真切地表达了企业家对于公权力干预经济的担忧甚至是恐惧。全国两会上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声音尚余音绕耳,一份官方文件的征求意见就大有将互联网金融一棍子打死之势。这个现实警示我们,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消除制约企业创新的制度性障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丧失内生活力。

在一些监管者的意识中,创新等于给其找麻烦,这种懒政思维阻碍改革和创新。如果作为一个自然人,拟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许很享受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便利和利益。但一切换成监管者的角色,他们就觉得这种创新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和监管难度,甚至在监管不到位出现某种失控的时候,他们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于是他们的脸孔立刻就换了另外一种态度。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支持和鼓励这种创新,而是怎么才能控制这种创新,把创新所带来的可变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少给自己添乱惹麻烦。

在中国官本位的文化由来已久,红头文件能量顶天,权力让位于市场路途艰难。从湖北前首富兰世立感叹“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灭你”,到马云说“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都说明了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已经到了令企业家生畏的地步。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一些政府机构向来有用文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物的习惯,红头文件的效力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越法律。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现行18个税种中,只有3个是通过立法开征。只有从根本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形成尊重和敬畏法律的社会氛围,企业家才能够有更高的安全感。

相关部门没有成为执行规则的裁判员,而是成了既得利益者的守门员,安于维护现有的利益格局。打破既得利益者的藩篱是改革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技术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的出现,很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不能因为创新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进行干预。对于制度性创新或者涉及制度层面的创新,衡量其是否犯规,是否需要进行限制的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法律。

就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对于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包括对于互联网金融,有关部门在对其创新给予鼓励和宽容的同时,对其可能会触及到法律方面的风险,必须进行超前性的评估和防范,维护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当然,相对于创新而言,法律的制定永远可能是有一定的滞后性,提高立法水平和修法及时性就相当必要。

马云的话代表了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心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持续的创新,而企业家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冒很大的风险。而在诸多的创新风险中,权力干预的风险是最具不确定性的,最让企业家感到无奈、伤心甚至是失望的。要激发企业家乃至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其前提是权力必须退场,而且是越快越好,刻不容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