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名家论道
周为民 真正战略家有非凡定见和定力
我经常说邓小平既是大战略家,又是大战略家。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大战略家是说他是伟大的战略家;第二个大战略家是指他是思考制定大战略的家。作为这样一位大的战略家和大战略的家,他的战略思维不仅表现在能够正确制定战略,同样表现在正确战略制定以后,他以非凡的定见和定力,一以贯之地坚持,从不动摇,这是真正大战略家的特点。(北京大学研究员)
吴稼祥 邓小平以牺牲交换改革
邓小平改革的品格,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牺牲交换改革,邓小平基本上是以自我牺牲的姿态换取党内人对他改革的赞同。他完全有资格、也有条件,作为一个不仅是实际上、也是名义上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事实上人人都想登顶,但邓小平这个人一辈子没有登顶,最多做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常委、中顾委书记,国家主席没有做过。总而言之,他就是拿牺牲来换取大家接受他的改革的。(爱思想网学术委员)
周为民 邓小平对约束条件把握到位
智慧是关于方向、关于全局、关于战略的洞察力。制定战略目标上,一个大跃进,是失败的例子;一个小康社会,是成功的例子。为什么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原因就是有没有对要达到的愿望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分析和把握。邓小平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恰恰在于他对约束条件的了解把握非常到位。
吴稼祥 以目标带动转型
邓小平的改革智慧,事实上就是以目标带动转型,这一点跟当下也有关系。你说你的办法,我说我的办法,最后看哪种办法更有效,我们就采取哪种办法。邓小平当时提出的目标主要是两条,国家统一和国家富强。为了国家统一这个目标,香港澳门采取一国两制。国家要富强,就要改革开放,改变计划体制,实行市场体制。一是国家体制的转型,二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转型,这两件事情应该说都是非常精彩的。
周为民 渐进改革实质是“以新化旧”
我们通常把渐进改革理解为一切慢慢来,不要太快,或者简单理解为先易后难。对不对呢?也不能说错,但是都没有抓住要领。渐进改革的要领是“先立后破,以新化旧”,这是渐进改革的实质。渐进改革不是先从旧体制的核心部分进行突破,不是那种大爆炸式的、休克疗法式的突破,而是首先在旧体制控制薄弱的地方、笼罩不住的地方、鞭长莫及的地方突破,或者主动放开旧体制控制的一部分地方来发展新体制。
萧冬连 不把意识形态争论引到经济
不要把意识形态中的争论延伸到经济体制改革,这是邓小平很重要的思想。80年代和90年代初,在三次意识形态争论中有人想把争论延伸到经济领域,一次是1983年清理精神污染,一次是1987年的反自由化,一次是1989以后,如果说前两次是胡耀邦和赵紫阳顶住的,那后一次就是邓小平亲自出面,解决经济领域姓“社”姓“资”的争论,不能把意识形态的争论延伸到经济领域。(作家、曾任国防大学教授)
吴稼祥 邓小平的改革“四法”
邓小平的改革方法无非就是四种:第一种,我概括为“摸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二个是“猫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功能主义,你是什么,就看你能干什么。第三个是“刀论”,邓小平的“刀论”就是不争论,若无必要,请勿争论。最后一个就是“糖果法”,当改革的苦头没有呈现的时候,先让你尝到甜头,所以他的改革都是甜头化改革,由浅入深,把改革进行到深处。
吴稼祥 改革是百川汇海
改革进程一定不是像发射火箭那样一飞冲天,也不可能自己诞生。改革,基本是百川汇海式的,所有河流都在奔流,方向目的是大海。但百川汇海这个过程,一定是有曲折的、有波浪的、有高低的、有宽窄的、有快慢的。如果我们把中国国力的释放,人民对富裕的追求、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看做是不可被遏制的河流奔向大海的愿望的话,那地势是永远不可能阻挡这些河流的。
洪向华 习近平执政思路
近平同志的执政目标是什么?就是实现现在讲的“中国梦”。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目标?目标是一个行动的前提,没有目标,行动就不会统一到目标上来。大家都有坐飞机的经历,登飞机的时候往往比较有秩序。上飞机之后,大家也能系好安全带,关闭手机,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命运与飞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平安抵港,所以都很听话。(中央党校科研部副教授)
周为民 小平说防左是针对长远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受到左和右的干扰和阻力。对于中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或者说危险最大的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非常清醒,他提出来: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不要简单把邓小平的这个话理解为只是针对一时的情况,邓小平强调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是针对中国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提出来的,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告诫。
邢贲思 我不认同左的东西在回潮
现在外界对改革持悲观态度,认为左的因素在蔓延,这恐怕是认识上的差别。如果按一些人的说法,什么不叫左?把我们说的一无是处就符合实际情况?就不叫左?左和不左,要看怎么做,我不同意认为现在“在向左转、左的东西回潮”这种观点。不是左的东西回潮,而是现在有些人肆无忌惮的在那儿骂。(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