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向央行报备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遭暂停专家称虚拟信用卡理论上并不违规,但存在相关风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未向央行报备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遭暂停专家称虚拟信用卡理论上并不违规,但存在相关风险
3月13日下午,央行支付结算司分别向杭州、深圳两地的分支行下发一份“特急”文件,暂停支付宝、腾讯近期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产品。这是一种基于用户网络账号推出的可透支消费的功能,透支额度根据用户的上网、交易等信用纪录灵活调整。
同时暂停的还有两家公司早前推出的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支付宝提出虚拟信用卡以来,这种支付牌照+大数据的虚拟信用卡模式不断被复制,似乎大数据就能把所有的风险控制了,央行此次出面调查或许是好事,一是敲打敲打这种浮躁的风气,二是趁机探讨一下行业规范问题。
支付宝和腾讯称
尚未接到通知
事情缘于两天前,支付宝、腾讯相继宣布,联合中信银行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即将上线。模式大同小异,都是根据双方的大数据能力进行风险评级后,确定用户的授信额度,并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做担保。
央行支付结算司有关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两家公司的虚拟信用卡产品没有向央行报备,央行也是从近日的新闻报道中了解这一消息的。而根据规定,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时,应至少提前30日履行业务向央行报备。
在这份暂停该业务的文件中,央行要求两家公司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机构合作情况及利润分配机制、客户权益保障机制、应急处置等内容书面报告当地央行机构,并由当地央行机构全面评估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并在3月31日前将两家公司的报告材料和有关监管建议报送央行支付司。
互联网资深律师赵占领指出,央行对于信用卡管理有明确要求,非金融机构一律不得经营信用卡业务。“但是对虚拟信用卡完全没有定性,互联网公司是打了个擦边球,法无禁止即为合理。理论上来讲,并不违规。”
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徐志鹏认为,虚拟信用卡产品在缺乏资质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如何落实客户身份识别、恶意透支怎么处理,用户违约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给相关支付机构及其合作银行资金流带来风险。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央行这两份文件尚未下发到支付宝和腾讯。腾讯方面表示,“这个事情现在还在了解中,还没收到相关信息。”支付宝相关人士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未看到文件,正在核实。
专家称积极监管是好事
目前来看,央行此次针对的只有支付宝和腾讯,而正在计划虚拟信用卡的并非只有这两家,新浪微博、京东商城也都在内测相关产品。实际上,虽然支付宝是第一个炒作虚拟信用卡的,第一个真正地推出虚拟信用卡的则是新浪微博。
去年年底,新浪微博推出信用支付产品“信用宝”,按照微博用户的实名认证、V号、微博动态等维度来做授信层级,额度最高可达5000元。
上个月,猜测已久的京东商城的虚拟信用卡业务“京东白条”开启公测,首批限额50万个,最高信用额度更是达到1.5万元。
不过,新浪微博和京东商城该产品的应用场景较为有限,前者目前仅支持手机游戏付费,并未涉足实物交易;后者仅限于京东体系,并不适用于其它商家和线下消费,而且两家公司都未公布具体的上市时间。
有银联人士指出,虚拟信用卡的门槛可以说很低,而且是做小额支付的,金额却在迅速扩大。由于不受《信用卡管理办法》规范,央行为信用支付制定的各种防范风险的措施,包括套现、恶意透支等,可能都变成一纸空文。
有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暂停虚拟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央行要求对该业务展开调查并研究监管管理办法,表明央行对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更为积极,长远来看,对于虚拟信用卡乃至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并非坏事。
央行支付结算司上述官员也强调说,本次只是暂停,补充材料进一步研究之后再做决定。并引用央行高层在两会上的表态指出,互联网金融创新总的方向没问题,但是其中会有一定的风险问题,监管层会包容这种创新前提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