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金融投资
 

2014年3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家民营银行或三月底拿牌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五家民营银行或三月底拿牌照

王利博制图

由银监会牵头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经过9个月的蛰伏,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第一批5家民营银行将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开展试点。”

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正泰、华峰等10家民营企业进入首批试点名单。

至于业界颇为关心的牌照问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两会结束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通过《民营银行试点条例》,三月底,首批民营银行牌照将正式颁布。

首批试点名单出炉

十大民企入驻

名单确定之后,外界更关注的是民营银行何时挂牌营业。对于这个问题,监管层相关人士表示,民营银行挂牌营业时间取决于试点银行准备是否成功,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试点银行的可行性评估报告和筹建方案。

“目前,准备材料也还在不断地补充中。正泰集团是主要发起人,我们参与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两会期间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其他参与股东、注册资本以及经营模式,暂不便透露。

记者致电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其表示,目前正按照银监会的指示走程序和流程,不便过多透露进展细节。

周德文向记者透露,如果正泰和华峰最终成功组建民营银行,这家银行在短时间内获取存款和客户将不成问题。

“另外,还有20多家企业想参股或投资华峰和正泰组建的民营银行,具体哪些企业还未确定,但这些企业对申办民营银行非常有想法。”周德文称。

对于各发起试点的企业行业背景是否有利于其经营未来的民营银行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未来要为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不同行业参与民营银行对各自行业有所了解,对于业务开拓有帮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认为,相对发起人来自哪个行业,股东资质更关键,因为银行业务和股东业务关联度不高,同时还要看各发起人方案本身成熟度和合理度是否符合银行业要求。

经营模式将呈现多样化

与以往任何一项新机构推出不同的是,民营银行的试点并非是一场全部“自上而下”的设计,而是一种“顶层设计”与“民间自主选择”的结合。由于充分尊重了民营资本的意愿,因而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据介绍,民营银行的经营主要有四种模式:“小存小贷”(限定存款上限,设定财富下限);“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区域范围)。

阿里巴巴的民营银行方案提出的即是“小存小贷”的模式。据介绍,阿里提出其所要建立的民营银行将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而且其设计方案也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的特点,腾讯也提出了“大存小贷”的模式。而有些则计划专注于做对公业务。

周德文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强调区域性,温州采用的模式为“特定区域存贷款”,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并且是有限牌照,仅从事信贷业务,即存贷款业务。“目前,只能从事信贷业务,未来会逐步放开。”周德文表示。

民营银行试点管理条例

或三月底出台

然而,何时挂牌营业,监管层表示,取决于银行自身条件是否完善。

“什么时候能够挂牌营业,主要取决于这些银行的条件是否成功。也就是说,挂牌营业的时间主要还取决于这些试点银行自身。”尚福林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股东资质的审查会遵循相关行政许可实施规定,同时,可能会对重点审查发起人的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质,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中国国籍、在海外无绿卡、资产在国内等。

对于下一步的安排,银监会表示,将积极协同试点银行发起主体,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试点银行的可行性评估报告和筹建方案,对参与试点的民营资本进行严格的股东资格审核,合格后受理正式申请,依法予以审核,成熟一家批复一家,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这5家准备都很充分,应该说是已经准备就绪,周德文表示,预计三月底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民营银行试点条例》,届时将确定包括设立门槛、股东资质、机构撤销等规则;随后,5家试点民营银行将注册并获得银行牌照,同时择机选址进入运营阶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