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难发展混合所有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难发展混合所有经济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个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可谓是抓住了解决“国企病”的牛鼻子,尤其是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中央高层和各级政府部门官员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让非公经济参与到国企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来的愿望和期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更是明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然而,非公企业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似乎热情不足。在新浪微博拥有1600多万粉丝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更是在微博上直言:“我认识这是偷鸡不成反丢一把米的买卖”。潘石屹的话虽然不无调侃之意,但其中透露出的民营企业家的担心却颇值得重视。
这种担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然不尽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和关键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部国企改革史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但也毋庸讳言,直至今日我国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够健全。
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母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革相对缓慢,央企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还比较低,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缺少职业经理人制度,行政任命管理人员过多,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亦没有真正形成;企业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仍处于探索之中,内部制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是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尽健全的突出表现。现代企业制度的部分缺失不仅阻碍了国企自身的发展,也挡住了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央企母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问题依然严重。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披露,201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情况显示,相对于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其他股东无足轻重。这不仅让董事会制度有时形同虚设,也让民营企业家怀疑自己参与进去的意义。跟国企一起,将来发生矛盾,民企如何抗衡?此前一些国企吞并民企的个案也让民营企业家至今仍心有余悸。
相对于外资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建立起的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目前的职业经理人主要还是从内部产生,包括内部培养,以及在联合重组中由一些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转化而来。国企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人员重合问题也相当严重,决策层和执行层在人员上并没有很好分开。譬如德勤的调研报告披露,上市央企2010年财报显示,央企中董事会成员兼职的比例高达79%。上市央企的外部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仅为38%,小于2009年国资委制定的“外部董事人数超过董事会全体成员半数”的规定。这也让一些民营企业家怀疑自己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后的权利和发展问题。
此外,国企高管仍无法完全市场化的薪酬管理问题、普通员工的进退机制问题、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问题、党管干部问题等都让民营企业家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心多了一份忐忑,唯恐自己成了打酱油的,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问题无疑都是现代国企制度不够健全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消除民营企业家的担心,就是要以最坚决之决心健全完善现代国企制度。对国企来说,家有梧桐树,自然也不怕引不来金凤凰。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今整个世界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家能否以及愿意参与到这一轮国企改革中来,则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让民营企业愿意参与进来,必须消除他们的种种怀疑与担心。消除他们的担心,目前首要的就是要健全完善现代国企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权利与未来。一言以蔽之,不完善现代国企制度,就难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一轮国企改革也难以顺利破题。国企改革欲顺利进行,必先健全现代国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