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追踪内蒙古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8版            追踪内蒙古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市工业助推城乡一体化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晓北武文平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赤峰市工业助推城乡一体化

赤峰国电化工公司

陶瓷生产线

鸿宇精密机械制造

通过近几年不断的产业战略调整、产业升级和产业引导,赤峰市的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85.7亿元,同比增长20.2%。

2014年,对于在逐步提速的赤峰工业来说,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行压力可能更大。工业支柱产业不强、单一,产业层次低的根本性矛盾突出,都成为工业发展的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因此,在2014年1月的赤峰市工业经济会议上,赤峰市经委主任郑德学公布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业发展目标:推动工业向环境友好、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和创新引领、质量效益优先的方向转变,实现产业多元、支撑多极的新格局,形成新优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增长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

工业强大才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领跑者

工业是赤峰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赤峰市委书记王程熙说:“做大全市经济总量,提升赤峰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都必须依靠工业的率先发展。谁的工业强大谁就是区域发展的领跑者。”

对于赤峰市来说,发展工业有着非比寻常的优势。一是区位优越,赤峰处在华北和东北经济区结合部,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距离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比较近,能够更多接受这些地区辐射带动;二是工作基础比较好,全市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水电路讯、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具备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三是赤峰人力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智慧,这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王程熙认为,虽然赤峰市的工业比重超过了农牧业和服务业,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说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更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他表示,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指标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比如结构性指标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赤峰市是15.4%;二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赤峰市是52%;三是城镇人口上升到60%,赤峰市是47.3%。此外,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资源依赖重、竞争能力弱等特征较为明显。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工业主导,全面进入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赤峰经济落后在工业,出路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因此,赤峰市政府认为,要把发展新型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思想,集中精力抓住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依靠工业带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依靠工业推动农牧业调整结构、延伸产业、增产增效,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进而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抓住“五大基地”建设机遇

2013年,内蒙古提出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

对于赤峰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赤峰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当前的发展快慢与未来的后劲大小,完全取决于投资的增长和项目的落地投产,今天的项目投资,既是拉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明天的生产力和可靠财源。赤峰市政府决定,在2014年要推动赤峰向华北送电、向京津送气进入国家规划;推动大唐和天津能源共建第二个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2×66万千瓦火电、庆华集团煤基清洁能源、中电投松山区2×35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尽早取得路条,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83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71亿元,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43个。

冶金工业要进一步增加地质储量、加快矿山建设,使在建的冶炼企业尽快投产、投产的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支持矿产品经营公司在赤峰组建企业总部,集合一批由大型矿山、大型冶炼厂、大的矿业集团总部和跨国经营公司组成有色工业团队,建设自治区最大、国内较大的富有竞争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推动浩克新能源汽车、奇瑞集团农机制造、深圳正威集团克旗铜材加工等几个重点项目尽快起步,引进一批机械制造项目,使全市的装备制造业再上一个新水平。食品、制药、建材、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行业,扩大企业数量和总体规模,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中小企业是县域工业的支撑

实现工业化,大企业是支撑点,中小企业是支撑面;大的工业项目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小工业项目能促进稳步前进。县域经济的核心是工业经济,县域工业的支撑是中小企业。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动员一切力量,从抓中小工业项目做起,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中小项目。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营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成为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鸣。

2013年,赤峰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大企业带动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三大工程。7月,组织了80多家企业参加的产品推介会,30多家企业签署了互为市场合作协议,签约额达4亿元。重点培育的135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13亿元,同比提高20%,有效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水平。

目前赤峰共有工业中小企业4960家,同比增加250家,增长5.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8%。在自治区中小企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赤峰初步建成了以赤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以社会力量为基础,由30多家性质各异、规模不同、功能互补的服务机构组成的,集融资、咨询、培训等功能一体的去行政化服务体系。2013年共为92户中小企业落实贷款8.4亿元。实施融资创新,开展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全市已有5家助保金贷款业务机构,全年为中小微企业融资1亿多元。为瓜子张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起,使企业体会到服务的实惠。统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了对全市中小微企业的定期统计和对部分重点中小微企业的在线监测。13家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企业420户,入驻成功率达到85%以上,解决就业3.53万人,同比增加4000人。

2014年,赤峰市中小微企业工作面临总量扩张和质的提升两大任务。完成好两大任务,要继续实施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大企业带动工程三项工作,抓好服务体系和统计体系建设,通过配套集群和专业化集群路径来实现。继续抓好135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互为市场、银企、银地对接等工作。制定中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培育集群发展典型,逐渐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年内力争12个旗县区都开展助保金贷款业务和搭建起“窗口”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丰富和拓展内涵,使助保金贷款业务这一创新融资工作做好,让多数企业享受这一服务成果。创新财政支持资金使用办法,从支持单个企业向更多购买公共服务、互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和融资创新、领办课题等方面倾斜。探索建立完善企业评价服务机构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各类协会组建,抱团发展,让协会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完成政府做不好、办不了的任务。发挥好中小企业领导小组作用,明确部门责任,搞好服务和政策落实,探索部门服务中小微企业承诺制。

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

工业园区已被证明是发展工业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在赤峰市肩负着工业转型升级、多元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任。园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关系到在当前经济变革中能否把赤峰工业做强做大,浴火重生。

2013年,赤峰市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亿元,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开发区的承载水平。市政府与12个经济开发区签订了绿化责任书,落实园区绿化责任。推动克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左旗工业园区和敖汉工业园区晋升自治区级园区的工作。起草《关于理顺赤峰经济开发区体制和规范全市开发区机构设置的报告》、《关于建设赤峰东部工业经济带的报告》,启动全市开发区的整合、机构规范工作。推动克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右旗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左旗工业园区、敖汉工业园区、玉龙工业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全年共争取上级园区发展资金6000万元。出台退城进园优惠政策,加快了退城进园步伐。中心城区的农畜产品加工园、纺织园、医药园、云计算孵化园、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有序推进。2013年,市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4.4%,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48%。林西工业园区销售收入达到百亿,百亿开发区达到4个。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把工业园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今年要努力抓好全市工业园区的整合和体制理顺、机制构建工作。每个旗县区只设一个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改变机构重叠、行政资源浪费、项目雷同、恶性竞争、小、散、乱、空、低、差的现状。推动克旗、右旗、左旗、元宝山、敖汉、阿旗的工业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出台全市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意见,就园区管理、考核评价、投入产出、资源集约节约进行规范和量化,使园区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尺可量。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改变政府单一投资和投入不足的现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经营工业园区。推动赤峰市东部产业带加快建设,形成红山园区、元宝山园区、安庆园区、美丽河园区相向发展,统筹元宝山镇、美丽河镇、安庆镇、红庙子镇产城共建,将东部工业带建成功能完备、产城融合、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示范区。继续实施“双千双百亿工程”,引导园区高效健康发展。

此外,赤峰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北京海淀区共同建设了中关村海淀园赤峰分园。立足优势资源和资源组合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有色冶金、非金属材料、能源、新型化工、机械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的培育。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在做大做强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使传统产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推动城区、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少的区域、人口聚居区企业向园区搬迁,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