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广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广东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隐士籍忠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邵大箴

画家隐士籍忠亮

《春》(90×60)cm

《尝茶》(100×100)cm

《茶趣》(136×69)cm

籍忠亮自由职业艺术家,自由派新文人画家,号“自由笔”。主功水墨人物画,兼长其他。在艺术上主张继承传统功力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在极尽随意简练的笔法中,追求深远意境,从而寄托文人情怀,其书画均自成风格。

90年代享誉粤港台及东南亚,游艺于大陆及东南亚20年。本世纪客居广东,潜心艺术创作、教育及理论研究。作品备受东南亚高层政要、皇室贵族以及国内外学者名流、收藏大家所推崇。受到中国大陆党和国家领导人、东南亚各国及地区高层政要的接见,应邀在国内外高等学府讲学数十场。荣获国内外十余项艺术奖项和多种荣誉称号,受聘担任国内外多家高等学府的客座教授和讲师。先后发表了超过20万字的绘画理论文章。

近年来有多幅作品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如《历史的握手》、《重托》、《万类霜天竞自由》及《共和之魂》等。2005年,受到时任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邀请及亲率众多国民党要员和元老参加的高规格接待,在台湾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的迎接籍忠亮及夫人的仪式和记者招待会盛况空前,一时轰动东南亚。作品先后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等永久收藏。2007年客居广东时,被评为“广东省当代十大最具影响力书画名家”称号。

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出版有《籍忠亮作品集》、《籍忠亮诗书画集》、《畅惬以抒怀———籍忠亮水墨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粹--籍忠亮》等专著十余部。

籍忠亮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经历谈不上轰轰烈烈、壮丽辉煌,但充满艰辛、坎坷、冒险和神奇色彩。本来可以在家乡北京安安逸逸地生活和工作,但为了追求和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毅然决然主动放弃公职,漫游全国,领略祖国文化艺术遗产之丰美和山河之壮丽,体会各地风俗人情,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并进行绘画写生和创作。20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历程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磨练了他的意志,增添了他的智慧和才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的为人为艺逐渐成熟,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赏的卓有成就的画家。

说籍忠亮是“怪人”,因为他摆脱了一般人的世俗成见,敢于“特立独行”,不屈从于外部压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他“逆来顺受”,把一次次失败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探索和进取,以不违背自己的心灵为人生准则,这些被世人常常称之为“怪诞”的行为,恰恰显示了他品质的不平凡之处。

至于说到绘画奇才,籍忠亮是当之无愧的。他如今在艺术创作上驾轻就熟地驰骋自己的才能,全靠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磨练,钻研传统国画技艺,深究中西绘画创作原理,既注重造型功力,更不放松笔墨语言的提炼。他深谙传统文人画笔墨之精妙和表达情趣之真切,在文人画的体系中做创新的努力;同时,他也认识到文人画语言与表现现代人和事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巧妙地运用西画的结构造型加以补充,以达到完善的境地。籍忠亮的绘画技巧全面,他在古今人物画上均有出色的创造。他塑造的各种古代文人和仕女形象,运用文人画一波三折的线条和笔墨的点擦皴染,在人物造型的“雅”和“神韵”上下功夫,传达出他自由潇洒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坦诚地与描写对象作感情的交流,彼此交融于画面的形象中,自己进入“无我”的境界。不用说,在这类作品中作者需要运用自己古典文化知识的储备、理论的学养和传统文人的情怀,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亦真亦幻的境象。而描写现实的人物画,他需要调动另一些手段,在真实形象的塑造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借助于素描和速写的功力以形写神、塑造形神兼备的人物外,籍忠亮探索出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将块面造型和传统笔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画面的虚实上、在主体人物与背景虚幻空间的关系上、在墨与色的相互辉映的处理上做文章,时而在写真的描写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时而在写意中别出一格。

我欣赏籍忠亮的创作心态,他以饱满的感情投入创作,他的画与冷漠无缘,这是中国画家最重要的素质和精神。

(本文节选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怪人奇才籍忠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