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文化产业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唐力勤: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的创新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宣唐力勤: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的创新者

宣唐力勤高层领导会议现场

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文化产业首次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凸显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产业明确提出了发展速度的要求,要求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增速要达到15%以上,这是原来没有明确的。这次明确说明了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月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要通过多种手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路径选择。其中,加大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扶植力度引起了文化产业界多方的关注。这意味着,国内一大批文化企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会被无限地激发,这将会从多个方面改变中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不平衡、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创新者、全国首家文化产业服务商———北京宣唐力勤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唐力勤”)董事长、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曹筱茵,她向记者分享了宣唐力勤凭借“三创”(创意、创业、创富)理念和“三国”(国学、国医、国艺)精髓为全国文化产业提供市场化的资源整合、模式规划、产业落地、孵化扶持、投融资、创意保护以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通过打造区域文化发展产业链为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加速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珍贵范本。

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被重视

蔡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营造公平透明、规范便利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加注重对小微文化企业和创业创意人才的扶持。

刘玉珠表示,国务院把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央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的准确把握,既对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报告中提出的要“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把它作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刘玉珠做出这样的解读:这一内容是在报告中“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提出来的,而不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基于这一点,宣唐力勤的发展理念与总理报告提出的“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谋而合。

“文化产业一定要和经济效益挂钩,文化的精神属性一定要和经济属性结合,以经济的力量、以市场手段去传播文化,形成产业才有效。”曹筱茵表示,“文化本身精神层面的属性是从古至今、从高层到百姓都很尊重的,我深感欣慰的是这次国家强调它的经济属性层面是特别好的,当代文化传承当如是。”

曹筱茵始终认为,通过实际运作的项目和对文化产业园区服务的实践来看,只有可持续发展,形成产业配套,从人力、财力、物资循环有序发展,才能实现产值和经济落地,最终达到经济层面的效益。

民营企业意图创新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专业的服务和软件实力是宣唐力勤作为一家民营文化企业的立足之本,记者对文化产业发展中专业的服务体系感到好奇。

曹筱茵解释说,文化产业服务是有别于文化项目服务的,如果始终只考虑单个的文化项目去做孵化,基于单个“种子”去培育发芽发展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产业,或者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做成德国的“宝马中心”。我们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那么一定需要产业服务体系,国内文化产业园有成百上千家,但是真正形成聚集效应的可以说微乎其微,追其由还是体系的问题、活力的问题。

宣唐力勤研究了很多国家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模式,并分析其提供产业服务的核心目标和路径,发现发展思路和服务体系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创意产业的差异。从结果来分析,美国霸主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开发培育市场、建立了有活力的机制和体系,它的创意园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从事园区服务更多是一些集团公司,强调提供多元化的管理咨询服务,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结合创业者进行孵化。“我国强调和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我们也要理解和分析,与政府的想法衔接去做事情,想解决的具体方式、路径,去做落地的实事。”

这些年文化企业经常聊的是“生存难”、“融资难”、“创意保护难”、“创意交易难”,这是现实问题,其实大家都在想怎么解决、怎么克服,只是有些靠单个企业是解决不了的。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做体系、做平台,按照从上到下路径的解决市场培育、文化贸易、信任、竞争机制、融资等等问题,并用流程化、标准化、网络化的手段固定下来,过程中适当修正能保证好的思路执行不走样,有持续性,而且有记录、有数据,又能联合数据产业做行业应用。

其实宣唐力勤本身就是创新企业,是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发展平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新文化扶持、创新孵化模式、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方式,提供市场化的产业服务体系,以规模园区建设和重点文化项目聚集为先导,实施文化、科技、金融、旅游融合战略,协助区域文化定位和资源配套落实、帮助区域文化产业链条形成、考虑文化企业发展的人文需求提供孵化服务、提供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服务。

在宣唐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路上,曹筱茵带领其团队始终坚持研究和实践并进、传承和创新并进、文化和法治并进、开发和保护并进、利税和公益并进。“我们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也有着面向新形势的应变和布局,保证经营发展的理性与从容。面对汹涌的文化大潮和曾经的艰辛历程,我们不断反思,不停梳理,但从未质疑宣唐初始的宗旨———‘为天地立心’传承文化,责任与使命始终重于一切,这是宣唐人跨入文化产业的原动力。”

感性的、可复制的“管家式”服务

刘玉珠日前透露,目前已起草完毕的《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这个政策措施涵盖了整个小微文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已经给中小企业的政策,会延伸到小微文化企业方面,同时包括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也会有所涉及,包括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也会有涉及。

新政策无疑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宣唐对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清晰理解以及对文化产业服务内涵的认知,“不管你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单个小微创意人,宣唐力勤所做的就是为文化产业提供文化资源整合、区域文化策划、文化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产业落地、孵化扶持、商业模式规划、投融资、创意保护交易、文化配套等服务,打造区域文化产业链,以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加速产业化进程。‘文化产业服务商’为文化产业提供市场化的、全链条的、基于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服务,是我们公司的核心定位。”

曹筱茵告诉记者,宣唐力勤提供的孵化扶持服务细分为三大类,以提供交流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提升的技能类服务;以培育市场、提供商机的市场类服务;以提供办公场地、行政和人才配备、法务咨询为主的支持类服务。服务企业客户也按不同行业分成五大类,单个个人、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中等规模企业和大企业。“通过提供细腻的管家式服务,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解决生存难、融资难、经济转化难和创意保护难四大难题”,这套服务体系既是基于产业的服务架构,又能落实到基于企业的具体服务流程。

非常吸引人的是小微企业可以选择参加公益活动积分兑换管家服务,这是宣唐力勤创新的孵化和扶持方式,结合政府扶持政策,“取之于政府还之于民众”,也是贯彻中央精神,用适当机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曹筱茵认为,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让企业盈利,并有能力缴税,在此之前获得政府和各界的扶持帮助,那就可以利用专业所长响应公益活动、辅导后学晚辈,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做点什么回馈社会,宣唐力勤愿意和大家一起践行。

秉承这套管家式服务理念,宣唐力勤参与了湖南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的运营工作。

据了解,从事陶瓷礼品研发销售的某企业,原本注册地不在天心园区,但自从参与了宣唐力勤在园区孵化中心的创业沙龙活动后就将公司搬迁到了天心园区发展。“想我所想,急我所急,太实在,互动实在,毕竟政府扶持资金不是谁都能拿得到。”该企业主曹某这样表示。

浙江某传统制造业业主汤朝阳在详细了解这套服务模式后,也已经参与了宣唐力勤的文化资源跨业整合计划。“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瓶颈,通过合作实现突破,助推产品升级换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要为文化产业提供市场化的资源整合,自身必须拥有超强超硬的资源。”宣唐力勤运营中心策划总监王飞向记者介绍,宣唐力勤拥有文化产业联盟、文化产业研究院、明一书院等并依托股东与合作伙伴资源,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文化产业落地和运作提供理论及资源、技术支持。曹筱茵对企业管理、并购、金融资本运作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信息系统、大数据、智慧城市有独到认识,指导并推动大融合思路研究文化资源应用。“让专业的干专业的事情,我们这个杂家只要考虑好平台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

曹筱茵表示,宣唐力勤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产业集群为目标,以跨界跨业资源整合为手段,以规模园区建设和重点文化项目聚集为先导,实施文化、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战略。

公司简介

专于业———业以纯粹,无他意;专攻致志,谋远虑。

精于智———精于本位,卓尔越;智汇融贯,不为然。

合于道———合纳天下,有包容;弱水三千,饮一瓢。

诚于人———心志高远,立天地;诚实于人,鹏四海。

北京宣唐力勤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宣唐文化产业联盟、宣唐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文化资源积淀和市场化的探索,为创意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综合服务而设立的,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定位于文化产业专业化服务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

核心定位:国粹传承发展商,取国学、国医、国艺之精华,用影视、科技为手段,以教育培训、展会、交流、游乐互动等方式,引导传承与创新,并在全国以点、线、面项目落地,形成传统文化正能量循环产业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