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评论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新一届政府“改革”号角吹响之际,政府主管部门试图突破垄断的藩篱,重启停滞多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而其中,突破口的选择便至关重要。

“电改”,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惠民

“电改”,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石化打响油气改革第一枪后,电改也已提速。目前,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从售电侧的改革起步可能性较大,包括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形成多元化售电市场。有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两会后,电改方案有望出台。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体制深化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末公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指出,要“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同时,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并探索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在过去的13年间,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堪称一波三折。从2002年5号文出台“厂网分离”完成至今,电力市场化进程步履缓慢。国家电监会首任主席柴松岳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电力改革起了个头,迈出了第一步,但后来的改革基本停滞。

能源领域的改革从来不能一蹴而就。电改初始就确定的思路是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最终实现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从当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集团统购统销、输配售一体化的现状来看,电改的确走了“市场化倒退”之路。

时至今日,在新一届政府“改革”号角吹响之际,政府主管部门试图突破垄断的藩篱,重启停滞多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而其中,突破口的选择便至关重要。

在业内专家看来,直购电意义在于在发电和售电侧都引入了竞争,并且终端用户拥有选择权,进而推动电力市场的开放。其实,早在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之前,一些省市的高耗能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希望实现电力直供,因而出现了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的点对点的电力交易。

2002年电监会成立,电力改革启动,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了直购电试点。结果是,推行并不顺畅。更多的情况下,演变成了政府行为主导下的“优惠电”,特别是对于一些濒临破产的高耗能企业,政府强制电网和发电企业都作出让步。

然而,作为一项改革,是否能真正摸索到市场化行为的新模式,从而避免让业界产生政府支持高耗能产业的误解?被大家寄予厚望的直购电,又能否真正成为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力突破口?

想推动直购电,就要平衡发电企业、电网和用户三者的利益关系。而要想做到平衡,实为不易,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谁来让利”。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对直购电的设想在于,赋予用户选择权,不指定企业、电价、电量,一切行为在交易规则下进行,做到阳光公开,自愿参与,不强迫执行。电力变成产品,成为普通意义上的商品,而不是一味地对大用户进行优惠和倾斜。理想化的情形应该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电厂去交易,而不是经信委或者发改委去规定。放开购电和售电端,引入社会资本,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买多卖的局面。

事实上,近些年来,将电网购售电、调度分离出来的呼声不断。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认为,直购电是必然趋势,但是必须先从体制上进行改革,网售分开,才能保障直购电顺利实施和推广。现在国家颁布的政策是有一些,但其力度不够,体制不改,直购电就根本做不了。

发改委电力市场改革研究专家组成员、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曾鸣透露,该轮电改的最终方案最有可能从售电侧改革起步,包括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形成多元化售电市场,通过试点推动大用户直购电。

一份中电联报告指出,我国电改的关键是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关键环节是改革电价机制和健全市场规则。总之,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