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专业化重组的样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蔡廷永李泰豫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专业化重组的样本
2013年,是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成立后正式独立运行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公司实现经营利润26.9亿元,效益同比翻一番。
优良业绩的背后,是公司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从资源优化共享,到深化机构改革,每一项都在向阻碍公司发展的机制体制弊端开刀。作为改革应运而生的产物,改革创新的基因,早已融入公司发展的血液之中。
资源优化整合:
从“各自为战”到抱团拓市
重组后,中国石化将石油工程相关业务从胜利油田等8家油田企业中整体剥离,成立了8家地区公司、3家专业公司,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等单位也整体划入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从而形成产业链完整、专业门类齐全、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石油工程综合一体化服务公司,共有各类施工队伍2500支。但各单位在装备、技术、队伍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效益的发挥。如何把这些“小舢板”串起来组成“联合舰队”?公司领导层在资源优化整合方面动起了脑筋。
市场资源优化方面,在新疆、四川、内蒙古等生产区块,面对重组前各个石油工程企业为了抢市场拼队伍、拼装备、拼投资,重组后队伍、装备过剩的情况,公司继组建西北、华北、西南、东北等项目协调工作小组后,又成立了西部项目管理部,代表公司本部履行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能,整合优化区域资源,减少了内部无序竞争。在海外市场,按照“统一旗帜、统一品牌”的方针和“一个国家、一个窗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境外机构规范整合框架方案》,拟将原有的74个境外机构注销21个,整合成53个。
装备资源整合方面,公司通过装备统一调配,盘活闲置资产,减少装备外租,在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项目生产的整体快速启动。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副经理艾昆对此深有感触。2013年11月,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固井业务量增长较快,原有的一套固井设备已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急需增加设备,但若从国内调配,一是公司的固井设备本就紧缺,二是调配、运输时间较长,成本也高。正当他为协调设备为难时,石油工程公司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闲置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套固井设备,划转给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使用。
“重组前,各家自成一体,闲置的设备我们也无权调配。”石油工程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人表示,重组后,公司发挥集约化、一体化管理优势,统筹规划、合理调配。2013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西南石油工程公司等地区公司的闲置设备,也都在石油工程公司的统一调配下找到了新的“婆家”。
深化机构改革:
压减管理层级和用工总量
2013年,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用工总量从成立之初的14.2万人降至13.5万人。“用工总量过大,人工成本过高,严重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成本。我们要下大决心,用大气力深化机构改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转G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