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原油田:油公司
改革的“效率至上”样板

中原油田积极探索“效率至上”的油公司改革思路,转换采油管理区运行体制机制,提升老油田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效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君

中原油田积极探索“效率至上”的油公司改革思路,转换采油管理区运行体制机制,提升老油田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效率中原油田:油公司改革的“效率至上”样板

采油六厂马厂油藏经营管理区以转注配套、注采完善和大修恢复手段,加快实施分注、归位为主的层间调整工作。今年以来,实施转注、大修、分注等工作量10多井次,完善注采井组9个,日增加有效注水190方。图为3月5日,该厂作业三队职工利用顶驱设备,在马19-17井实施钻塞分注施工。赵奕松/摄

去年十月份开始,中原油田合并其属下的采油六厂三个采油区,开启了一场“油公司”改革的试点。近半年过去了,改革试点涉及的油区在人员转岗近一半,管理机构减少2/3的情况下,油藏管理经营核算指标和生产管理效率处于全厂前列。

整合资源: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人员的流动,资产的整合,让其产生最好的效用是油公司改革的首要任务

2月底,张传新这名曾经在马厂采油管理区担任技术员的技术干部和其他8名同事一起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中原油田,来到位于陕西省彬县的一处煤层气采油厂,成为这个采油厂的采油工。

“他们仍然是我们的职工,只是工作地点由中原搬到了陕西。”区经理潘明介绍,根据油田的改革方案他们全区在马厂采油区的定员只有173人,而成立之时原有职工441人。这些走出去的职工不但有效缓解了单位人员多的矛盾,更通过自己的付出为个人和单位都挣回了效益。

“人员的合理配置只是第一步。”潘明介绍,按照老油田开发状况,对原来的采油区进行机构整合,从而完成对现有油气资源和开采能力的整合才是油公司改革中关键的一步。

去年底,中原油田把采油六厂的马厂、徐集、三春集油藏经营管理区和马厂联合站合而为一,组建了马厂采油管理区。这样一来,以前这个区域的四个科级单位合为了一个,单是科级干部的配置就由22名压缩到7人。“以前去厂部开会四个单位四辆车,现在去一个人就完成了。”潘明笑着说。

梳理流程:原有的工作流程已不能适应老油田的需要,必须进行重新梳理后构建适合老油田需要、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从站上上班变成了在路上上班。”马厂采油管理区维修班职工门双田说,以前从事维修工作的他只负责自己所在的采油站的工作,如今,他所在的维修班负责的是全区所有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他们分成了几组,上班期间都是在各个井、站之间巡视,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而和他不一样,马厂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的副主任陆军更多的时间则是带领几名员工紧盯工作室墙上的电子显示大屏和电脑,因为从这里他们就可清楚地观察到全区所有油水井的工作情况和压力、温度、电流等数据,并根据这些参数判断每个生产点的工况。

其实,门双田们工作方式的转变源于油公司改革模式下,老油田采油方式和工作流程的改变。

在这一思路下,中原油田在合并后的马厂采油管理区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成立了3个管理室负责技术、生产和综合管理,成立资料、采油、集输、维修4大类16个生产班作为采油区的主体部分。

“主体明确,结构精干。”潘明表示,与以往采油区从井到站到班到队到区到厂多个部门交叉、多级管理相比,现在他们的工作流程更简洁,主动性更强。

市场运作:油公司改革的核心和目标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突出质量和效益,实现追求内部利润为核心的经营考核。

“采油区是甲方我们是乙方。”采油六厂作业大队大队长王志坚在谈到现在他们作业队与马厂采油管理区的关系时表示,现在给这个区的每一口井作业,都是一次甲乙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结束,双方将根据合同条约进行奖罚。

“这同以往作为一个采油厂的兄弟单位到采油区进行作业施工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潘明表示,只要让市场在老油田开发中发挥决定作用,很多以前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如他所说,不仅仅是与作业队,现在他们与地质、工程等技术服务单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同属一个采油厂之下的“兄弟单位”成为了市场两端的甲方和乙方。“好与不好,用与不用,不是由上级部门或哪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效益和市场说了算。”该区技术管理室主任黄成凯表示,他们的职责就是提出措施供技术、经营、环保等专家进行论证,只有都符合要求,才可能通过,双方才签订合同。从机制上避免了单纯考虑技术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措施的产生,从一开始就突出了质量和效益。

三月的黄河南岸地区,已是一片春意。

“我们只是个开始。”潘明说,最终把采油区建成一个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提升组织运行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的“油公司”是中原油田油公司改革的目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