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一个全球特大能源企业的环保计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徐
“碧水蓝天”:一个全球特大能源企业的环保计划
上海高桥石化化工园区
当民众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霾”这种东西阻挡了阳光、隔断了视线、束缚了呼吸的时候,对碧水蓝天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和保护环境,中国石化于2013年启动“碧水蓝天”环保计划,在3年内投入228.7亿元,实施803个环保综合整治项目。
这是中国石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通过这次专项治理,中国石化将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治理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的基础上,明显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与社会各界共圆“碧水蓝天”梦。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石化已投资38.6亿元,用于“碧水蓝天”环保计划,共实施了167个环保改造项目。2014年中国石化还将投资138.2亿元,完成472个环保改造项目,占项目总数的半数以上。
践行可持续发展,获联合国全球契约总干事称赞
2013年5月,2012年全球和中国“双十”环保新闻评选活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揭晓,中国石化作为首个中国工业企业发布环保白皮书,入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环保新闻事件。
“中国石化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契约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走在了世界前列。”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称赞道。
作为全球契约的领跑企业,中国石化已成为企业界绿色低碳转型的倡导者与引领者。2011年8月,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并同步将绿色低碳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层面。2012年5月,中国石化在央企中首家成立董事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专门监督公司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等社会责任工作的落实情况。2012年6月,中国石化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领跑成员,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关注气候倡议,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典范企业。2012年11月,中国石化在中国工业企业中首个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并郑重承诺:只要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如果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契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3年2月,在公司总部专门设立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统筹管理公司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2013年4月,中国石化在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试航成功。2014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中国石化正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碧水蓝天”环保计划将是中国石化追求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
成品油升级:“碧水蓝天”的最民生化体现
在生产实践中,中国石化特别注重“生产过程清洁、供应产品清洁”。以“碧水蓝天”环保计划为契机,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全面加速油品质量升级,在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能耗物耗大幅降低。
在油品升级方面,中国石化10年累计投入了2000多亿元提升成品油质量,用10多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30年的油品升级道路。今后每年还要投入300亿元进行升级改造,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为北京市提供了相当于欧Ⅴ排放标准的清洁油品。2013年10月1日起,中国石化在上海和江苏沿江8地市提前开展国5标准汽油升级置换,11月1日完成国5标准汽油升级。12月1日,广东、海南、天津、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山东、浙江(杭州)等全省或局地提前完成国4汽油质量升级,其他地区按国家规定2014年1月1日全部完成国4汽油质量升级。
在天然气业务发展方面,一是努力实现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2012年突破了200亿立方米。其中,川气东送辐射中国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两亿人口,至今已提供超过相当于2363万吨标煤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75万吨。二是积极发展加气业务,已建设加气站633座。三是积极发展进口液化天然气业务,已建成投运澳门黄茅岛LNG接收站,在建或筹建山东、广西、天津、温州、连云港等接收站。四是积极发展煤层气和页岩气。延川南煤层气气田日产气超过4万立方米;在重庆涪陵建设了中国石化首个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预计到2015年非常规气产能将达到20亿立方米。
环保技术攻关方面,中国石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石化开发的油库活性炭吸收油气回收技术和加油站油气后端处理技术,油气回收率达到98%以上;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成套技术实现工业应用;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完成攻关,攻克了炼油厂油气高效回收和尾气污染综合治理难题,可提供全厂解决方案,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胜利油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装置,目前正在论证建设1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运用二氧化碳驱油项目。
地热“低碳暖冬”:咸阳居民请远方朋友来泡温泉
近年来,陕西咸阳城区7万多名居民每年都享受着地热供暖带来的“低碳暖冬”。60摄氏度以上的地热水由地热井里流出,淌过千家万户之后,再回到井里,经过岩层的渗透又有超过40%的低温水重返地下。
提起地热供暖的清洁和环保,陕西雄县居民李先生深有感触。两年前,说雄县是“无烟城”简直是天方夜谭,而现在,他会自豪地对远方的朋友说:“什么时候来玩,请你在我们‘无烟城’泡温泉!”
目前,中国石化在雄县的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超过200万平方米,占全县供暖面积的95%以上,供暖尾水的回灌率在80%以上。人们在享受地热带来温暖的同时,也看着自己的城市越来越美。地热还降低了市民的生活成本。李先生说,现在可以用比锅炉供暖低的费用就享受到“暖冬”,真好!
自2005年发展地热业务以来,除了陕西咸阳和河北雄县,中国石化还成功开发了陕西武功县,河北容城县、东光县、博野县,辽宁盘锦市、山东菏泽市、商河县、乐陵市,河南长垣县等地市场,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河北、广东、四川、山东、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供热能力22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面积38%,钻成地热井170余口,建成换热站100余座,年替代标准煤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同时启动地热发电,已在四川甘孜地区开始项目实施。
2012年3月,地热供暖项目顺利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公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正式注册。注册后,地热供暖项目的碳减排指标可以在国际碳排放权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是中国石化首个成功注册的CDM项目,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踏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绿色低碳的国际化实践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碳交易作为一种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有利于将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2013年11月,燕山石化以50元/吨交易价格购买了京能集团两万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目前,中国石化被纳入碳交易试点的企业有20家左右。2013年11月26日,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参加了上海环交所第一单基于配额的碳交易。随着其他试点省市碳交易的陆续启动,中国石化将继续积极参与,为推动中国碳交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