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6版:川渝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6版            川渝经济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盐边的县域经济突困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彭涵

四川盐边的县域经济突困之路

盐边新村

七大农业基地———茶陈石存/摄

采摘芒果

“2013年,盐边可谓困难重重。”盐边县委书记杨林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但是我们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并且在民生问题上并不含糊。”事实上,数据也确实体现了盐边的另一面:去年该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97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028元,同比增长12.9%。为了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盐边全年投入资金6.05亿元。

盐边,是折射中国县域经济在困难时期突围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其中兼顾民生与公平之处尤其值得注意。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盐边强大的“后发优势”,促成了盐边一次重要的产业转型。

盐边县是四川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二滩电站库区主淹没县,也是四川首批确定的27个扩权试点县里唯一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的县,国土面积占攀枝花市的44%,辖区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有40多个矿种,90多个矿点。

“经专家总体评价,盐边钒钛磁铁矿、镍、钛、钒等5项均是储量大和品位高的矿产,潜在价值4995亿元。”盐边县长邓斌说道。

据邓斌介绍,盐边红坭片区的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为1.94亿吨,现已具备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能力;红格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地质储量为36亿吨,占整个攀西地区的36%,占攀枝花市的43.76%,为攀西地区四大能源钒钛磁铁矿之一,主要分布在新九和红格两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意味着盐边在工业上拥有强大的“后发优势”———这同时促成了盐边一次重要的产业转型的开始。

“盐边县在二滩电站移民搬迁之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盐边县经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7年县城南迁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据介绍,盐边的发展思路主线为“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可以清晰看出,其战略核心为“大企业”———无论是矿山开发还是建设工业园区,根本上是为大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原材料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再由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盐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似乎也是历来工业城市崛起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战略是卓有成效的:2003年,成功引进四川龙蟒公司,至今该公司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2009年,成功引进了昆钢集团,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以中水电光伏项目为代表的新型能源项目落地盐边,更是盐边县创新产业的驱动模式走转型发展路径的有效探索。目前,盐边已经形成以昆钢、龙蟒、一立、水钢红发、天伦化工等企业为龙头的大企业集群,而骨干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企业及产业发展。2007年、2008年,盐边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速均达到了30%以上。

然而挑战也接踵而至:国际金融危机,“5·12”、“8·30”地震及全国钢铁产能过剩等影响,对盐边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困难,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情况,大量企业采取停产、半停产方式减少亏损。在2009年,盐边工业产值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08年下降11.8%。

至2010年,盐边工业产值触底反弹、突破百亿大关;此后的2010年、2011年,工业产值增速也重新回到30%以上水平。然而到2012年,盐边工业经济再次受到宏观经济总体下滑、钢铁产能过剩及“8·29”安全事故影响,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9亿元。

“2013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5.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6.1亿元,同比增长3.6%。”邓斌说道,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这已经是难得的胜利。无论怎样,盐边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2008年的9.2:74.5:16.3变为2013年的7.5:79.2:13.3,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盐边目前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转型。

目前,盐边已初步形成年采原矿2000万吨、年产铁精矿800万吨、钛精矿175万吨、球团540万吨、钛白粉4万吨、钛锭2000吨的生产能力,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盐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3年,生产铁精矿605.0万吨、钛精矿112.1万吨、球团29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1%、31.4%、8.3%。全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77.76亿元,同比增长29.82%。

借由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盐边未来的思路也有了一定的调整。“2014年,我们要按照‘发展中小企业、夯实经济基础、坚持招大引强、促进跨越发展’的原则。”杨林说道,整合一切区域内的经济力量共同前进,成为以后的主题。“这都是为了探索资源型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企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南北发展战略 从不平衡发展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再到现代特色农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

由于自然、历史、环境等原因,盐边县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南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2013年,盐边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编制了《盐边县南部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盐边县北部地区跨越发展规划(2013—2020)》等中长期规划———对于盐边来说,讲求差异化发展的“南北发展战略”是一条必由之路,而其包含的内容也极其丰富: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现代特色农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

“盐边南部以钒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加快形成县域特色工业格局。”杨林说道,南部即是“工业强县”的主战场。

据了解,南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以融入攀枝花城市为主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两化”互动为抓手,以红格、桐子林城镇建设为平台,引导钒钛资源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大力推进以阳光、休闲、康养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我们将以安宁(新九)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引擎,以红格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完成南部主要快速交通道路的建设,基本搭建‘两化’互动发展的框架和平台。”邓斌表示,“使南部在区域发展中迅速崛起,城镇化率提高到76%,基本形成‘两化’互动发展格局。”

而盐边北部,则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

据了解,盐边县北部地区共有11个乡(镇),水系发达,水能蕴藏量巨大,现有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0万千瓦。已探明煤矿储量6000万吨,铜镍等有色金属矿储量4.3万吨,同时还有丰富的铝、铁、锰等矿产资源。

按照盐边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动盐边县北部地区跨越发展的部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2010—2020年)》、《盐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5年)》,《盐边县北部地区跨越发展规划》最终出炉。该规划范围包括渔门镇、永兴镇、国胜乡、惠民乡、温泉乡、箐河乡、格萨拉乡、共和乡、红宝乡、鱤鱼乡、红果乡。规划期为2013—2020年。

“盐边北部以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产村相融为抓手,培育特色产业,整合农业各类投入资金,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增收五新村六旅游’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邓斌表示,“这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北部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攀枝花市第一个家庭农场的诞生,是盐边北部发展战略效应显现的典型案例。2013年8月5日,盐边县惠民乡三源村洼子田组47岁的村民邱明强成了攀枝花市第一个家庭农场主。

“国家的政策好,农村路、水通了,土地资源越来越俏,搞种植养殖的农户都挣到钱了,所以我决定试着搞芒果种植。”邱明强说道,“因为有100亩芒果种植的基础,经县工商局实地查看、核准,我很快将‘黑沙湾家庭农场’登记注册。”

2013年初,攀枝花市农牧局等部门对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具有家庭农场发展条件的农户有近400家,经营耕地总面积约5.2万亩。而邱明强的示范效应也开始扩大,三源村村委会主任王永华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村里的农户都在种芒果,但是没有成规模。这次大伙儿看到邱明强扩大芒果种植面积还办起了‘家庭农场’,各个心都热了起来,纷纷咨询怎样开办‘家庭农场’。”

赢得未来:阳光康养产业 阳光康养产业的定位在过去两年被验证了它的正确,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近万元。

2013年12月6日上午,在盐边县红格镇四川省体育竞训中心棒垒球基地,2013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开幕暨重点旅游项目集中开工。由四川省旅游局、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开幕式,由盐边县人民政府承办,这也开创了四川省重大旅游活动由县区承办的先例。

2013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提出要推动资源型城市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与其他工业城市一样,攀枝花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盐边对旅游业的重视,显然也是源于这一点。

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释了攀枝花的转型思路:“攀枝花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促进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养老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建设国家级养老康体基地。”

位于盐边县东南部的红格镇,是攀枝花发展康养旅游实现转型升级的缩影。红格镇位于盐边县城东南部,全镇辖区面积160.2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148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77人。红格镇对外交通便捷,矿产、土地、光热、温泉等资源丰富。

2013年,红格镇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打造的31个重点旅游镇之一,而“康养”则是红格发展的主题。2012年3月通过初审的《红格镇总体规划》指出,要把红格发展成依托“攀西名泉”红格温泉,以阳光、温泉、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并特地修建红格阳光康养中心。据《四川日报》报道,2013年1至10月,红格镇实现旅游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58.37%,占全县旅游收入的42.41%;接待游客86.47万人次,同比增长58.34%。

为做强“红格运动休闲之旅”、“冬季阳光之旅”、“生态田园之旅”等旅游品牌,红格镇依托红格温泉宾馆、红格假日酒店、四川省竞训基地、红山国际等企业,打造温泉度假、山地运动、体育技术训练、会展服务等旅游项目,以“阳光、温泉、运动、休闲”为主题的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品牌产业已形成。

阳光康养产业的定位,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惠:2012年,红格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4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1元。到2013年,红格镇的发展也往前推进一大步:全年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到位资金6.4亿元。

而对于生态旅游业整体的推进,盐边政府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在举办活动、聚拢旅游目的地人气的层面。2013年4月20日至2013年6月30日,以“绚丽索玛花·激情格萨拉”为主题的2013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盐边格萨拉索玛花生态旅游节在格萨拉景区、柏林山野生杜鹃花基地举行。

该活动主要以自驾赏花与徒步相伴,高原探险和民族风情融合的形式,打造“阳光花城”经典旅游项目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新的全时旅游目的地,挖掘和展示盐边深厚的“笮山若水”文化底蕴,宣传和推广“百里生态长廊”优秀的旅游资源。拓展攀西春、夏旅游市场,提升盐边旅游的知名度。统计表明:节会期间全县旅游人次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本地游客19万人次,外地游客11万人次,自驾游3.6万人次。

据盐边旅游局介绍,该县旅游业2013年有着普遍的大发展:昆钢假日酒店二期建成营业,省运动技术学院红格训练基地基本完工,“笮村”、昆钢假日酒店三期、菩萨岩景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

开展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评定工作,新增二星级农家乐10家。益民乡新民村、红格镇红格村、昔格达村3个旅游新村全面形成接待能力。引进全球知名度假品牌———途家斯维登度假公寓(红山国际店)开业迎客。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2亿元,增长60%。成功创建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1家,市级示范店1家,示范街1条。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3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56亿元,增长13.3%。

“2013年盐边的旅游经济呈持续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270万人,同比增长51.66%,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2.02亿元,同比增长60.03%。”杨林说道,“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经开始逐步凸显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