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4版:川渝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4版            川渝经济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粮液内外谋变:从“名酒”到“民酒”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彭涵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桥五粮液内外谋变:从“名酒”到“民酒”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桥

五粮液集团厂区大门

在酒业寒冬来临的今天,谋变,方能长久。

“改革,是五粮液唯一出路。”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新时期下转变经营方式的一个真实缩影。在中国高端白酒集体遭遇

“寒冬”的大背景下,用唐桥的话说,五粮液要想渡过未来的“激流险滩”,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换句话说,这家企业现在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自己。“不转换思想就换人,我在公司大会上就是这么说的。”唐桥面色严峻。

“限制三公消费

仅仅是个诱因”

“2013年,是我在五粮液最累、最艰难、压力最大的一年。”唐桥向记者感叹,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发布后,“酒企说了算”的好日子已荡然无存,白酒业迈入深度调整期。据五粮液股份公司201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1到9月营业收入191.66亿元,同比下降9.28%;实现净利润71.04亿元,同比下降8.95%。

“过去五粮液销售是‘量价齐升’,从去年开始,已成了‘量价齐跌’。”唐桥如此描述五粮液目前的困境,“以前是没酒给商家,每年欠商家2000多吨,而现在有些时间还有库存。”令唐桥感触颇深的一点是:过去是有酒就马上能赚钱,现在不建销售渠道不行了。

唐桥对于这种变化的根源,有着自己的理解。“高端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中央限制‘三公’消费,而是我们白酒行业的发展存在问题,我早在三年前就已说过,这个行业在发‘酒疯’,限制‘三公’消费仅仅是个诱因,把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而已。”

在唐桥看来,之前的公款消费是在某种程度上推高了高端名酒的价格,从而也诱发了整个行业盲目扩大产能、力求“名酒”路线的冲动情形出现。

“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嘛,比如江苏提出振兴苏酒、山东提出振兴鲁酒、安徽又说振兴皖酒。”唐桥说,“市场很疯狂,大家都没有警觉,没有去研究市场,没有认真去想想,生产出这么多的酒最后要卖给谁。”据其透露,原本由白酒行业协会制定了一个“十二五”规划,设立了规划期内1000万千升产量的目标,而现在整个行业产量已经达到1400万多万千升。

唐桥认为,现在白酒市场正处于“回归理性”———回归市场、回归消费者、回归正常利润的进程中,而产能过剩带来的阵痛也必不可免。改革,成了五粮液唯一的出路。

“五粮液的改革就是从‘名酒’转‘民酒’开始。五粮液要走下神坛,回归市场,生产让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唐桥说道。

从2013年,五粮液开始布局全价位产品线,填补了200元—500元之间的“空白断档”。“平价的五粮头曲、特曲产品都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后来推出的绵柔尖庄售价仅20余元,这些产品都达到了销售预期。”唐桥表示。

“过去是企业说了算,现在是消费者说了算、市场说了算。在企业改革上,必须转变思想,在体制、机制上去创新,如何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这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唐桥说,他甚至提到了五粮液更“潮”的一类尝试:去关注“E时代”电子商务、关注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的需求。

改革:五粮液的

混合所有制尝试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在国企改革中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非常赞同这一点。”唐桥说道。

“以前国企叫一股独大。”唐桥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之所以“瞄准”了混合所有制,是要解决“产权人格化”的问题。

“产权不应该都是国有的,只要有资本进来或参与经营管理的就应该有其产权,包括管理层的持股都应有其产权。”唐桥表示,“这样有利于资源整合和风险的化解,更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最后达到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好事。”

事实上,早在“混合所有制”的概念风靡全国之前,五粮液就在股权多元化的问题上进行过“悄悄地尝试”:把集团公司旗下的三级公司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唐桥介绍说,在2010年,五粮液旗下的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子公司凯利威科技有限公司时,就用了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我们集合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民资力量,集资成立了这家公司,其中海大持股25%,其余皆由上下产业链的民资入股,以5000万元的资金撬动了2亿元的投资。”

“我们2013年的改革只能算刚及格吧。”唐桥坦言,对目前取得的成果还不太满意,“改革最难改的是人,包括五粮液领导班子在内都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改革之后,有的人员还不适应改革的体制机制,没跟上公司调整改革的步伐。”

但是未来,五粮液的改革之路会越来越宽。唐桥向记者透露,五粮液集团旗下的七个营销中心,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从国营部门向销售公司的转化。同时,七大营销中心“公司化”完成后,将考虑吸纳民资进入,在其营销板块尝试混合所有制。

同时,五粮液已经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项改革事务。还在积极探索、寻找多元子公司轻装前进的办法,引进更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五粮液车改:

取消“专车”特权

2014年1月,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改革”的第一轮公车拍卖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拍卖会的“火爆”源于满足了大众猎奇心理,但其中更重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这家老国企的公车改革,最终将会走向何方。

“公车改革要么不搞,要搞就搞彻底。”唐桥斩钉截铁地说道。这种决绝的态度,让人大代表唐桥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频频遇到记者对“公车改革”的提问。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11日到14日,五粮液集团、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在五粮液集团多功能厅公开拍卖约340辆公车,参考价从0.25万元至48万元不等。最后整场拍卖成交了324台,成交额高达3003万元———唐桥的专车、一辆沃尔沃轿车也在拍卖之列。据了解,五粮液集团第二轮公务车改革将于3月继续启动。

“既然是一项改革,就会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唐桥表示,“但不能因为企业贡献大,就有特殊性,领导干部就提特殊的要求。”唐桥说。他强调,五粮液的车改并非是取消公务车,而是取消了“专车”———其本质是企业管理层的特权问题。“没人再有专车了。谁有事情谁用车,不会再有一辆车仅为一个人服务。”

如此一来,大幅削减公车数量才有了可能。目前除了必要的用车补贴外,五粮液的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公车拍卖后,五粮液集团每月将向中层以上干部发放工作用车运行费(车贴),补贴的标准从800元至2500元不等。其中唐桥也只能享受每月最高补贴2500元。

目前五粮液依然保留的公车,唐桥将其分为两类:生产与生活类用车。“现在公司的公车使用全公开。”唐桥说道,“比如生产类公车,车辆表面会有公司标识与举报电话,让你不敢私用。”唐桥坦言,“公开”之前公车私用的监管很“麻烦”,而现在则轻松多了,五粮液五万多员工的眼睛在盯着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