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调查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霾背后的转型升级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凌林

治霾背后的转型升级难题

爆破拆除35家水泥企业,彰显了石家庄市政府在淘汰拆除落后产能、治理大气污染上的决心,也引起社会关注。但人们更关心企业拆除之后该怎么办?

记者采访中明显感受到政府、企业受承受的压力。拆除水泥企业,政府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还得拿出巨资用于企业的补偿安置。对企业来说,损失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今后的路如何走。

但正如石家庄市市长王亮所说: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背水一战。如果我们不能在治理大气污染上有大的作为、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为继。”

客观地讲,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如果通过市场淘汰的话,这里的企业退出市场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有些被拆企业在环保方面其实做得很好,装备水平很高,治理水平跟其他地方相比也有明显优势,但因为这里的水泥企业过分集中,所以减排压力大。

从水泥产业链来看,水泥粉磨站是最后一环,该阶段是将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的混合材料进行粉磨,产出成品水泥,水泥粉磨站一般建在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乡村等较近的地方。

虽然水泥粉磨站与水泥厂相比,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相对要低得多,但因为排放的含尘废气、烘干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此次石家庄市要求水泥小粉磨站全部停产甚至拆除,显示出政府已经开始先从对产业整体影响相对较小的环节入手,严控污染物排放。

其实,对政府和企业所经历的阵痛来说,真正难的是转型升级。

“我现在最困惑的是资金问题。”鹿泉市超镪水泥公司负责人张保印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年产6万吨规模,一年有几百万元的利润,企业是第一批被拆除的,政府给予的补偿只有1000万元多一点,而企业还欠银行几百万元的债务还不上。

张保印希望政府能在补偿上多一些,在政策扶持上有更明确的态度,“政府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张保印的担忧,也是其他被拆企业主的心声。企业希望政府有更明确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包括土地、税收、人事、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在引进项目上要求政府能重点关注,做出具体安排。

“企业家为当地经济是做出贡献的,我们不能一关了之。”当地政府官员告诉记者,鹿泉市政府出台了16条措施,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几天前,我们跟北京经信委接洽有关承接北京信息产业的转移事宜。”张振平告诉记者,跟北京有关部门洽谈产业园结成姊妹产业园事宜也在接洽中,希望利用北京的研发、技术、孵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度合作。“这项工作已经纳入政府一揽子计划中。”

据了解,目前,石家庄市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拆除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帮助拆除企业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石家庄市着手修订完善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过剩产能退出机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