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特别报道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述十年共筑“陕煤梦”———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十年崛起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鹏李华胡建宏

细述十年共筑“陕煤梦”———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十年崛起之路

安全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煤矿

陕煤化集团建成的环境优美的职工住宅小区

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化工厂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陕西煤化人

现代化矿区外景

陕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增长图王利博制图

2014年2月21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迎来重组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集团上下,质朴务实,共庆华诞。

十年来,该集团公司通过实施重组整合、主辅分离、吸收民间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改革创新措施,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和销售收入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新跨越,被业界冠以“中国西部能源航母”之誉。

十年磨一剑,霜刃露锋芒。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3年,陕煤化集团资产总额由114.5亿元增长到3441亿元,销售收入由60.8亿元增长到1505亿元,原煤产量从0.28亿吨增长到1.28亿吨,化工产品产量从128万吨增长到1114万吨,利税总额由5.7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7.98下降到0.0078,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职工平均年收入由1.19万元增长到6.91万元,职工人数由7.8万人增长到13.7万人,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5万个,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然而,如此辉煌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

战略整合重振产业复兴梦

陕西省的中央下放煤矿成立时间较早,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受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十年里一直发展缓慢、步履蹒跚。岁月峥嵘,历史清晰如昨地见证了陕西煤业工业夹缝求存、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也见证了老一辈煤炭人筚路蓝缕,手足胼胝的创业艰辛。

西部大开发一声号角,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陕西煤炭工业。陕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从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出发,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2011年,对省属重点煤炭、煤化工、钢铁等企业进行三次重组,一个省属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应运而生。

三次重组,三个里程碑,打造了陕煤化集团“产业上下关联又多点支撑,企业相互依存又互补共生”的产业框架,为陕煤化集团追逐能源航母梦,践行跨越发展之路,奠定了根基。怀揣着不甘平凡人生梦想、锐意进取和追求卓越的陕西煤化人,一举揭开了陕西煤炭工业化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顶层设计开启做大做强梦

2007年,有着在多个大型国有企业履职经历的华炜走马上任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当时该集团虽然已经进行两次重组,但企业却仍然处于产业结构单一、煤炭产业链下游企业规模偏小、相关产业分散、效率不高、竞争力弱等局面,企业始终处于难以发展壮大的尴尬困境。

针对此情况,华炜带领党政班子一行人,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大胆提出,必须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坚定不移推行企业改革创新。确立了“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战略,提出“振兴渭北老区、壮大彬黄西区、做强陕北新区”煤炭主业发展思路。这一年,成为陕煤化集团公司的“战略调整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摆脱发展桎梏,陕煤化集团在打造煤炭、煤化工两大主业板块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多元化、管理专业化思路,对集团组织架构进行了新改造,先后通过产业整合、兼并重组,形成了电力、钢铁、重工装备、建筑施工、铁路投资、科技研发、金融投资、现代服务十个专业化板块公司和服务共享平台,成立了神南矿业公司、府谷能源开发公司、陕南投资开发公司等区域性发展平台,形成以专业化为主、以区域化为辅的大集团运营体制,铺就了跨越式发展的高效之路。

在推进集团体制创新的同时,该集团不断探索运营机制创新模式,先后创造了与中央企业合作的“三峡模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北元模式”及韩城与彬长矿业职工划转分流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在管理上形成了“竞争主体明确,各业务战略清晰,母合效应明显”三级管控模式,实现了体制、机制、管理上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在大幅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效益的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书写了销售收入“每两年翻一番”跨越式发展传奇,在陕西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嬗变涅槃,破茧化蝶。

应时而动共筑持续发展梦

2012年,全国的煤炭市场在历经了一个如日中天的”黄金十年”后瞬间跌入低谷,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态势影响,国内外经济复苏迟缓,下游企业拉动需求乏力,加之进口低价煤的冲击,国内煤炭企业库存积压严重,利润大幅缩水,往日这个被高利润、高增长率笼罩的行业风光不再。寒冬袭来,一时人人自危。

面对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的困难局面,陕煤化集团党政班子保持清醒头脑,多措并举、有效应对,在宏观上,充分发挥内部化工、电力、钢铁等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在微观上,加强内部管理,节支降耗,调整销售策略,狠抓产品质量,依靠科技实现转型升级,终于在逆境中保持了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在“冰雪峥嵘”的行业寒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这艘亿吨级能源航母,顶风冒雪,倔强地破“冰”前行……

数据显示,2013年陕煤化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0.4%,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99位;煤炭产量1.276亿吨,比2012年增长12.3%,连续4年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彰显了进军世界500强的巨大潜能。

回首过去十年,陕煤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华炜深有感触地说:行业好,你好,不一定是真好;行业不好,你好,才是真好。我们今天的实践再一次证明“陕煤化是真好”,好在集团公司专业化、板块化调整重组为取向的改革基本完成,它在体制、机制上为我们创造了“红利”;好在集团公司坚定不移推进股权多元化,最大限度使国有企业优势和民营企业优势融合互补发展,形成的竞争优势让我们赢在了快一步;好在集团公司“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今天当我们面对行业困难时,我们庆幸打造煤化工、煤电产业是正确与明智选择。记得华为公司对成功企业的定义是,“经九死一生仍然活着的企业”。假如你赞同这个定义,那么,陕煤化集团应该在成功的路上,这些困难就算不上是困难。

以人为本同圆和谐幸福梦

秉承“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企业宗旨,过去十年,陕煤化集团在企业跨越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员工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介绍说:十年来,陕煤化集团不断改善职工生产条件,加强老矿区改造,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职工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集团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针对老矿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借国家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机遇,投资100多亿大力改善职工群众居住环境。截至2013年底,集团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投资65.4亿元,基本建成2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累计有7315户职工乔迁新居。另一方面,按中央“建机制、补短板、守底线”的要求,持续开展双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天骄助学、大病兜底。2013年,陕煤化集团启动了“三项”救助帮扶行动,将困难职工生活兜底、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职工大病医疗救助这三项保障措施制度化、长效化。截至2013年底,集团公司累计发放三项救助金3000万元。

伴随着建设井下像工厂、地面像公园的战鼓犹酣,陕煤化人绘制了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让一系列先前不可触碰的名词渐渐走近了员工的生活,单元楼、私家车、医疗保险……他们依然能吃苦,依然能奉献,依然能战斗,但伴随员工生命的主旋律已经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此外,陕煤化集团公司还经常以公益事业为依托,主动担当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每逢国内外遭遇雪灾、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挺身而出,铁肩担义,竭尽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据统计,近年来,该集团公司已经向社会直接捐款达3亿多元人民币,树立了国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再启征程直击中国一流梦

十年树木,一树十获。十年的改革发展铸就了陕煤化集团公司今日之辉煌,让当年那颗仅靠采煤销煤的产业“独苗树”,在历经风雨洗礼后,一度成长为集煤—化—电—钢等多业并举的参天之干。大企崛起,举足轻重。

逐梦的脚步永不停歇,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陕煤化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至2017年末,集团公司煤炭产量将达到2.5亿吨,煤化工产量突破2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正是13.7万陕煤化人孜孜以求的“陕煤梦”。

“陕煤梦”归根到底是广大职工的梦,是“中国梦”和建设“三个陕西”在陕煤化集团公司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它所呈现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进一步凝聚13.7万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创新的热情,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助推陕西经济、富裕三秦百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