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重器的涅槃-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重器的涅槃-视点
 

2014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避免五大风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李毅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李毅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避免五大风险

王利博制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李毅中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提案是关于混合所有制。他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资本的载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落实到企业,做好顶层设计。

李毅中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要制定目标和任务。李毅中说,制定目标和任务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难以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有定性的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

具体说来,到2020年,一是国有企业除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其中属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有些则要退出市场。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做出具体方案,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根据行业特点,还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型或“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守信。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如各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市盈率以及债券规模等。

李毅中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的建议和政策支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

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或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在政策支持方面,李毅中表示要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制定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比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以管资本为主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有更大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让企业更自主等。

李毅中同时提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应该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停留在现状或改进不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

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如果责任不明、监管不力,国有资产可能难以保值增值,要规范中介服务,防止发生。

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即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

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多种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

五是实施管理者、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要防止分配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是完全应该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分步、分类实施,防止竭泽而渔,要给企业留有发展后劲。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