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市场化改革
须直面人才流失问题
【国企员工跳槽调查之评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国企市场化改革须直面人才流失问题
新年过后,关于跳槽的话题不断升温。先是不少公务员表示八项规定出台后,工作不好干了,要辞职下海。最近,一些国企员工也因为福利少了逐渐开始表露出跳槽的意向。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罗迈国际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国企的人才流动率超过30%,高达45%的国企员工想过跳槽,位居各类企业榜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年人们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发展空间,正常的职业流动不可避免,甚至是必须的。然而,如果联系到人们出现大规模离职跳槽意愿的时机,问题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如何在改革之年既保障改革又留住人才,是新一轮国企市场化改革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元年。改革越是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必然越深。随着全面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往一些公务员“一台电脑、一杯茶”的清闲生活注定将无法继续,国企员工无疑也将告别众人艳羡的“工作轻松、福利优厚”的“超国民待遇”。这恐怕是不少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动起了跳槽心思的真正原因之一。
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国企员工,大都是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选拔而来的,多数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毕业于名牌高校。毋庸讳言,他们当年之所以选择公务员、选择进国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冲着“一台电脑、一杯茶”的清闲生活和“工作轻松、福利优厚”的待遇来的。而新一轮的全面改革首先要革掉的就是这些。当这些固有优势失去的时候,国企靠什么留住人才呢?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改革是我们最大的红利。留住人才当然也要靠改革。改革初期必然不可避免触及一些员工的短期利益,但在改革之中也必然孕育出更多的红利,在更大程度上惠及所有普通员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发现好和利用好这些红利,把人才留住。
马云对员工离职的原因曾有过精彩论述。在他看来,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但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而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的不爽。如果把马云的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马儿之所以要跳槽,一是槽里的料不够了,二是没有被伯乐相中。
槽里的料不够了,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料。新一轮国企改革打破一些职工之前的待遇,无疑是一种“减料”行为,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一些员工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减料”的同时,也要做好“加料”的工作。加什么料呢?当然不是把那些原有的隐形福利再给恢复了,而是要从改革中寻找新的红利。
先把“马棚”建的更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这是增强员工责任感与归属感的不二选择。上海的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在试行员工持股,其它各类国有企业能否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加快脚步呢?
其次,也要为员工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根据调查,职业成长度受限,也是不少国企员工在提及有跳槽愿望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一些国企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制度弊端,不仅让整个国企制度饱受外界诟病,也让不少国企员工觉得“心委屈了”。其实,员工们的要求并不高,就是要求得到一个最基本的“公平”,付出与收获对等。一旦国企真正形成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让那些心有委屈的员工留下来并非难事,而这正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所追求的。
央企改革初始,一些隐形的福利被取消,一些新的吸引人才的亮点尚未真正建立。这时候出现一些员工跳槽的现象可能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利用好改革红利,国企这棵梧桐树,必然能留下金凤凰。但这同时也给了一些国企管理层深入反思的机会。我们是否真的给“马儿们”建好了一个让他们驰骋发挥才能的好马棚,是否真的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甲午马年之初,国企管理者们都不妨来想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