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元
“三融”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开发性金融大讲堂启动。
“金融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国际研讨会暨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工作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安排。”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就是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着力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信息、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很多领域同时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对投融资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和要求。这些领域一方面财政支持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信用不完善,商业金融不愿涉足,导致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支持,形成广泛的开发性领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体量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需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在政府负债可控的前提下筹集资金,探索发行市政债,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设立发展基金、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金融体系应充分发挥“现代经济核心”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科学布局和集约使用,提高发展效率。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经验。从1998年开始,国开行认识到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本质特征,主动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参与编制各地城镇、产业发展和系统性融资规划,支持基础设施、“三农”、产业和民生等项目,打造重点城市群和经济带,破除融资瓶颈,推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同时,在理论和方法上,把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相结合,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的融资优势相结合,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开发性金融创新发展,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破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难点为导向,按照全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在开发性领域深入开展市场建设,担当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效协调,构建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体系,更加高效运用中长期金融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充分整合。
中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集思广益,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为各国,特别是为周边国家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创造机会。如韩国和日本,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国家,在解决城镇化、老龄化发展问题的经验丰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愿意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际朋友深入探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交流开发性金融理论和方法。探讨“融资、融智、融商”合作,这是开发性金融整合资源要素的社会化探索,是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对促进产城融合,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交流合作中不断创造共赢。
中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占世界近1/5的人口追求发展与进步的伟大征程。这一征程必将为市场创造出源源不断的价值增长机会,为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践家们打开新的天地,最终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