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产业公司
 

2014年3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吉利分品牌销售的初期,公司计划三个品牌均衡发展。然而,随着市场定位不同,品牌发展出现参差不齐。去年下半年,英伦出现了负增长,在销量和增长率上分别低于帝豪和全球鹰。

多品牌内耗致吉利销售陡降现阶段吉利的具体整合方案一直没有公布,也引发外界对其种种猜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育辰

多品牌内耗致吉利销售陡降现阶段吉利的具体整合方案一直没有公布,也引发外界对其种种猜想

在奇瑞、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纷纷整合品牌之后,近日,吉利集团也宣告将要对旗下全球鹰、英伦和帝豪三个子品牌进行整合,一时间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据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透露,公司内部就三个子品牌是否保留与未来经销商分配的问题没有达成统一,至今仍在商讨中。

由此专家指出,吉利品牌整合陷入谜团。

多品牌战略将终结

杨学良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吉利集团对旗下子品牌整合方案虽然没有最终确定,但未来势必会实行新的品牌战略,此举意味着吉利多品牌战略终结。

吉利由于在低端车市场销量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中率先实行多品牌战略。据资料显示,在2009年上海车展,吉利公司宣布将停止将吉利作为轿车品牌使用,而是将它作为集团公司的名称。同时,公司引入了三大新品牌:帝豪、全球鹰和英伦,并且实行分品牌销售模式。

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对媒体进一步解释,三个品牌定位实行差异化,避免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可以优化售后服务。

然而,市场并没有达到吉利的预期结果。今年一月份数据显示,吉利集团汽车总销量为33435辆,同比和环比大幅下降47%和45%。去年全年,吉利整体增速为14%,慢于行业的16%的增幅。

对此,专家指出吉利三个子品牌之间产品出现交叉,加剧了产品之间的竞争,内耗过于严重。同时,吉利全年推出20款车型分摊不足40万的销量,难以形成产品和品牌的市场号召力。

我国自主品牌市场也上演分久必合的一幕。之前,比亚迪和奇瑞相继完成了对其子品牌的整合,把子品牌作为产品序列。汽车专家张志勇也认为多品牌战略拖了我国自主品牌的后腿,导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吉利销售额低于预期

对于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回归一个吉利”的说法,杨学良并不认同,“其实公司始终坚持一个吉利,三个子品牌也是以吉利品牌旗下的,并不存在回归。”

当然,杨学良也认为媒体这么认为和其分网销售和三个品牌车标的差异化不无关系。不管说法如何,吉利对品牌的整合看来势在必行,把以前三个品牌的单独行动改为由吉利统一领导。

其实在去年吉利就已经注意对母品牌“GEELY”的侧重,在“吉利GX7海岸之旅”的活动中,车型为全球鹰CX7,但活动自始至终出现仅有吉利的标致,并未涉及全球鹰。

据吉利年初的预测,2014年其销售额将增长至58万辆,同比上涨约六个百分点,低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8%—10%的增长率。其实质也是因为吉利今年将进行战略调整,实行全新的品牌战略。

特别是一月份销量走低,据吉利一位负责人介绍吉利有意减少车辆批发数量,其目的是减少经销商库存,使经销商库存恢复合理,也为下一步品牌整合做准备。

坚持一个吉利的目的,杨学良表示是因为现阶段吉利准备通过整合品牌来集中优势资源,未来在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方案悬而未决

现阶段吉利的具体整合方案一直没有公布,也引发外界对其种种猜想。

据杨学良透露,吉利集团正在就子品牌、特别是英伦品牌去留的问题和未来销售网络布局进行讨论,难以迅速确定最终方案。预计短期之内依然会维持现状,新的品牌战略近期不会落地。

在吉利分品牌销售的初期,公司计划三个品牌均衡发展。然而,随着市场定位不同,品牌发展出现参差不齐。去年下半年,英伦出现了负增长,在销量和增长率上分别低于帝豪和全球鹰。

近日,上海英伦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曹文明对媒体透露,英伦TX4将在所有终端实现专业人员的推广和销售,并与吉利其他车型分开经营。此举说明,英伦汽车或将逐渐退出市场。虽然相关动议尚未得到吉利同意,但是为英伦的隐退埋下伏笔。

整合之后,吉利要求经销商也将统一品牌,意味分网销售将消失,各店将出售吉利所有车型。品牌三合一之后,势必会导致公司对经销商实施缩减,未来经销商也面临着洗牌的格局。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吉利一旦梳理品牌,经销商渠道也肯定会整合。经销商的利益如何分配使吉利处在骑虎难下的境地。我国自主品牌整合品牌初期,由于经销商的裁减,导致了销量出现下滑。所以,整合后如何平衡经销商利益也是对吉利的考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