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消费电子
 

2014年3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信空调剑指三强
空调业巨头洗牌战打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文剑

海信空调剑指三强空调业巨头洗牌战打响

海信在不经意间,拉开了2014年中国空调业一场巨头之间洗牌战大幕。

日前,在一场以“空调A时代、海信苹果派”为主题的海信空调跨时代精品发布上,公司总经理田野首次抛出“确保3年内进入空调业前三强”发展目标,并明确表示将通过推出更多、更具“破坏性”创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此前,包括奥克斯、志高等空调企业,均发出过“冲击行业前三强”目标,一场巨头之间的洗牌战因为海信的加入,显得更加激烈。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已在空调业存续10多年的‘美的、海尔、格力’三足鼎立格局,一直是众多空调企业想打破的目标。对于海信来说,首次发出进军三强的目标,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释放空调业巨头洗牌重组的信号。”

开启A时代,实现差异化竞争

A时代,被认为是海信在空调业现有巨头竞争环境下,建立差异化竞争坐标的重要筹码。

去年10月1日,随着全新的变频空调能效标准APF正式颁布实施,这也意味着空调产业正式从变频普及时代进入变频高能效A时代。过去18年来,海信空调正是中国市场上最执著而坚定的“变频技术派”,让变频空调从高价奢侈品变成大众普及品,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变频化普及。

从变频时代的坚定推动者,到A时代的全新开拓者,在田野看来,“一方面是受到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整个空调产业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换代的推动。海信是时候引领空调产业发展风向标了。”

去年以来,APF在拉开变频空调高能效时代大幕的同时,受到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涌现,空调已经不再只是一台调节房间内温度、湿度的“冷冰冰”机器,它开始在空气净化、智能互联、家居装修等方面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于是,空调业A时代也就顺势引爆。在海信空调副总经理王志刚看来,进入A时代之后的空调应该具备四大要素:符合新能效标准(APF)、能够净化空气(Air-washer)、智能化控制(smArt)、艺术化形态(Art)。

在海信所拉开的A时代大幕背后,则是互联网浪潮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冲击已率先在渠道变革上拉开,而空调等白电产品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也悄然启动。对此,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王雷指出,“无论是变频时代、A时代,还是当前的互联网冲击,对于国内空调企业来说,必须要在产品、技术、市场、用户需求把握等方面建立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跑。”

试水体验营销,瞄准更新换代高峰

日前,苏宁云商联合主流空调企业共同发布的《2014年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披露:空调行业将迎来更新换代高峰,整体市场规模将保持5%左右增长;空调产品主流升级方向朝着节能、健康、时尚、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将推动价格的上涨,预计涨幅10%;传统实体零售渠道和传统电商加速转型,O2O融合零售的趋势更加明显。“未来,在海信的体验店,不只是会有一台台的漂亮、实用、好用的苹果派等精品空调,还会由智能手机、ITV平板电脑提供的180幅空调效果图和200个家庭实景装修图的虚拟体验系统,充分营造一个舒适、时尚、宽松的家居体验环境”。

海信空调营销副总经理王瑞吉坦言,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多变的消费需求,海信将在2014年市场竞争中拉开一场主题为“用户为体、体验营销”的变革。与此现时,海信空调官网也将开通用户选购空调的模拟体验平台,充分在当前环境下满足“新潮智能、经典永恒、千般风情”等个性化的消费。

无疑,海信此举也拉开了作为传统空调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下主动变革创新的步伐。在市场营销上,海信将通过“团购、套购、实惠到家”的销售策略,以第二套五折优惠起、集体婚礼、量身定制、团购预约、老用户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的市场促销,完成市场份额的抢夺。

同时,在产品创新上,王志刚则明确表示,“作为白电产品的空调创新,不会唯IT技术为主导,而是要从用户实际需求和使用的角度,打造智能就是简单、智能就是方便快捷的产品用户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海信空调将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一方面通过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和智能化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与行业外企业展开合作,比如微博空调的问世,就是得益于跨界整合资源。

2013年,在空调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4.9%背景下,海信空调同比取得54.32%的增速。这意味着空调产业整体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巨头主导的发展新轨道之中,作为领军企业的海信唯有通过发动“巨头洗牌战”,才能完成自身“跻身三强”目标的实现。

这正在成为海信在2014年带给整个空调产业的最大看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