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一路走来
多家央企已先行探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混合所有制一路走来多家央企已先行探索
王利博制图
多位国资专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事实上,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概念不是新东西,在过去,国资委一直在推动此项工作。具有现代化的企业经济制度已然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根本就是实行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脉络。
历史可追溯到公私合营
在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例行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代表国资委阐述了“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
2月27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国资委已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正在抓紧拟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3月1日,《人民政协报》和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了主题为“混合所有制的力量”的财经智库沙龙,探讨和研究国企民企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和案例。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要落实到企业,搞好顶层设计。”
李毅中说,“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是从体制上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企改革,特别是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企业,同时我们有关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这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公私合营’,当时的经济是国家掌握管理和控制权为前提,国家资本并不多,更多的是私人资本。那时,私人资本是非常欢迎国家来管理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丁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资国企改革一样,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把它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下一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除了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自然垄断行业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会逐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而且国有股权占比会逐步降低。”
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浓缩为企业内部并存,变国家独资企业为国家控股或参股公司,不仅有利于政企职能的分离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
新兴际华等央企已先行探索
“近来,中国石化也积极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报道也非常多,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丁冰认为,应该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下,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局面。
丁冰说,“对于央企的兼并重组,我认为这是不错的选择,着力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目前来看,中国建材的‘央企市营’模式很值得央企借鉴。”
在趋向市场化改革中,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积极探索“央企市营”模式,以有限的国有资本吸纳、带动、激活大量社会资本,促进了建材和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与民营企业互相融合实现了国民共赢。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目前新兴际华集团下属公司已经很大比例的都是混合所有制公司了,以下属的三级企业为例,混合企业达到37家,占124家总数的29.84%。
事实上,新兴际华的混合所有制变革,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其背后得益于建立起的科学的法人治理和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体制、机制和治理三位并驱发展架构,探索出的企业体制、战略控制、运营机制、人文规制(规则和制度)等“四制一体”全面协同创新体系。
正如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所说,“特大型企业集团能否又好又快发展,不在于其所有制性质,而在于其内部体制机制。新兴际华等国企的经验再次印证这一点。作为中央企业,新兴际华却未如多数兄弟央企一般冠有‘中国’头衔,因而其国内知名度还不如在国际。依托2家上市公司,全集团80%的资产和人员进入上市部分。”
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公司治理
对于目前大家所关心如何对国有独资企业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丁冰认为,“这些企业都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并不要求所有都放开,可以逐步推进,国企改革切忌赶时髦,一个好的方案也需要通过试点后,边吸取经验边推广,这样才能使改革因地制宜,行之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员工持股被再次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表述: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对此,彭建国说道,“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行员工持股,使资本与劳动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公平问题。员工持股,实质上也是企业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过去,我们也进行过员工持股的探索,但后来就因为这个问题国务院专门发文规范改制,实际上是叫停了。现在国有企业员工普遍非常期盼持股,也有人预测这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员工持股,将可能再次出现在一夜之间造就无数新的亿万土豪,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员工持股既要战略上的积极推进,又要战术上的谨慎稳妥,切不可刮一阵风、搞一窝蜂。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分配显失公平。”
彭建国建议,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整体规划,划好红线,哪些不能涉及的领域就应该提出明确的负面清单。再者,对于员工持股的范围、比例以及持股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要坚持一企一策原则,每个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持股方案及其员工持股方案,都必须经过企业职代会通过,并报国资监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进行。
丁冰呼吁要更关注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治理,他认为这才是重中之重。应该加强内外部双向管控,同时在监管方式上下功夫。“一直在谈的国企改革,说直接点,也就是要加强监管,需要集体决策,不能一人说了算,在治理混合所有制公司的问题上,更加需要股东配合,齐心合力。在高管层面,除最主要的一二把手外,可以适当放开,加强市场化选聘。”
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与丁冰产生了共鸣。高明华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公司控股形态上,无需追求国有绝对控股,国有持股多少由市场来决定,要避免国有股东一股独大,尽可能采用国有相对控股的组织形式。二是在董事会职能上,要避免把董事会和经营层混为一谈。三是在董事会构成上,为增强非国有股东参股国有企业的动力,董事会中必须有较多的独立董事,并且尽可能有非国有股东(尤其是其中的小股东)的代表。四是在高管选聘和考核上,必须积极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以贡献来对经理人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