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2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指明了国企改革方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改革,先向私有化转变后由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强调政府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目前,企业组织形式也大体经历了从私人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本报从本期开始,将会陆续刊发英、德、法、美、意、日、俄、匈和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教训,一国一策,结合我国国企改革实际,分别加以评说。

从分类开始,减少改革成本———英国国企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玲玲

从分类开始,减少改革成本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尤其在1970—1979年,英国经济的平均增长仅有2.2%,而通货膨胀率年均却高达12.5%,经济缺乏活力、企业部门暮霭沉沉,患上了所谓的“英国病”。

为此,“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对症下药,开出了“私有化”的药方。自此,英国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其后,此做法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基本做法: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推行“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其首先开刀的企业是英国石油公司,由于该公司亏损较大,又急需资金,于是被率先出售部分国有股,解决了企业和政府的燃眉之急。随后,英国政府又接连出售宇航公司以及英国联合港口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并将国际航空无线电公司整体出售。1984年英国政府决定出售英国电信公司,该公司3年内共筹资36.85亿英镑,同时公司上市后面临市场竞争,提供的通话种类变多,资费逐渐下降,消费者得到实惠。

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成功地在英国找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切入点,完成了国企的改革。这政策首先是撤回政府对工商业的直接干涉。国有工商业被私有化,先从最具有盈利潜力的行业如煤气、电力和通讯行业开始,到梅杰的政府时最困难的亏损企业如铁路也出售。政府逐步从补贴、改组和直接参与的私有企业中辙出。撒切尔夫人上台有句名言:“价格我不管,让市场管。工资我也不管,让劳资双方去谈判。”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民营化”,使得英国的经济重新获得活力。政府在出售企业后不仅甩掉了财政包袱,每年还有数十亿英镑的税收进账,且分得大量红利。

经验: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教训:英国曾经将国企大规模地私有化,种种好处之余,也出现很多弊端,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由于企业要对股东负责,一切以效益为导向,因此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日益淡漠。接下来的30多年中,英国在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中,投资日益减少。最近煤气公司一再涨价,引起英国社会对国有企业的怀念。此外,由于企业大量裁员,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点评: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迟迟未出台,社会议论较多。其实国有企业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以搞运动的方式来搞国企改革。分类、分步骤、分阶段,是一个利益碰撞的过程,急不得。英国国企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勇敢揭开英国国企改革盖子,气魄大,动作也大,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化大为小,区别对待,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目前,中国的国企改革正在进入按功能定位阶段,应该分为公益性、保障性和盈利性企业三类。现在国资委管理113家央企,要逐一明确其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必要性和法律基础,从而具体界定每家央企的使命。一般商业性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在央企中有78家,其生存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下一步改革受到冲击最大的是这78家企业。国企分类是国企改革的基础问题,牵涉到国企改革的性质、标准、目标、途径和社会资源分配以及效益分配。你是哪一类国企就应该用哪一类办法,哪些垄断是该有的,哪些是不该有的,混在一起,容易形成大锅饭现象,造成混乱,增加改革的成败。分类、分阶段、分层次,这种“三分”式是中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我们结合英国经验教训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