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多形式多渠道就业格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少华
南京打造多形式多渠道就业格局
2013年,南京全市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86场,新安置残疾人就业1538名,使得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且自愿就业的残疾人就业率在85%以上。
残疾人就业渠道多元化
全力打造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格局。南京市制定下发了《南京市实现城乡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本地区实际,采取加大岗位补贴、保险补贴、超比例奖励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残工委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实施庇护性就业;创建扶贫基地,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加强就业年审,积极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等多种形式,努力在全市打造多形式、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格局。该市“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受到中国残联表彰。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为扩大残疾人就业搭建平台。2013年,全市开发购买残疾人公益岗位30个;新建9家扶贫基地,安置300多名农村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安置350名残疾人参加辅助性、庇护性就业;与南京市徐庄软件园等单位合作,提升残疾人高端就业率。另外,积极开展专项就业援助活动,对盲人按摩企业中南京户籍的从业残疾人,所需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不超过3年的全额补贴;重点对困难残疾人家庭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残疾人家庭等实施帮助,共走访1100余户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登记认定1059名未就业人员。
全面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2013年,共有5个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被评为省级“达标单位”,残疾人专职委员周彦被评为“全国首届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优秀学员”。
创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2013年,全市免费培训残疾人2115人。举办“SYB创业培训班”、“用人单位雇主培训班”、“美容美发美甲”等各类培训班33期,充分发挥就业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满足残疾人和企业的不同需求。积极培养、选拔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手。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优秀选手卫文灿、姜文国、段增虎、万仕元、金丽丽在全国及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在区残联申报的基础上,市残联、市人社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评估,确定4家单位为市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为市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点,有效实现了社会优质资源共享。2013年,该市挂牌7个国家级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通过“订单式”、“委托式”等方式免费为残疾人职业培训。不断增强盲人按摩机构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根据《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市共16名盲人申报考试。根据中残联《关于印发<2013年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盲人按摩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全市共有55名盲人参加了省组织的盲人保健按摩继续教育培训班。全年共组织125名盲人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南京手佳盲人推拿按摩保健中心被中残联评为“医疗实训基地”。
打造南京特色托养模式
大力发展托养残疾人辅助性、庇护性就业。建立以全日制托养、日间托养、居家托养和庇护工场托养相结合的南京特色托养模式。全市开发辅助性、庇护性就业劳动项目19个,安置350名残疾人参加劳动,涉及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工艺品、包装袋制作、订商标、家政服务、种养殖等行业。其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办爱仁庇护工场和宁馨庇护劳动实践基地,吸纳残疾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以及参与手工艺术品制作,让残疾人在托养中学到技能、创造效益、领取工资,实现生活、生产能力“双提升”。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出色完成日韩代表团参观交流接待任务,得到省残联高度评价,被中残联评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
努力解除辅助性、庇护性就业人员后顾之忧。充分利用现有残疾人康复托养等设施,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庇护性就业,积极为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提供平台,因这项工作也存在一定风险,且管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市为2242名在托养机构的残疾人和工作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目前,全市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