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对于开滦集团来说,打造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回顾2013年,开滦集团把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的关键,为企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现发展目标注入了源头活水。
开滦2013:以人为本谋转型稳固脊梁促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璐李晓辉董泽民
开滦2013:以人为本谋转型稳固脊梁促发展
2013年6月8日,开滦集团工会举办百项职工专利优秀创新成果展上,涉及煤炭、煤化工、机械制造等各个产业领域的100个创新项目,全部来自生产一线。
8月30日,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这样评价开滦集团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这些来自一线职工的创新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凸显了开滦广大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对于技术创新,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世界500强,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你掌握的资金、矿产,而是企业的职工。我们必须把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2013年以来,开滦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密结合。
“技术创新领军团队和领军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骨干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攻关者,是培育技术后备人才的传承者。开滦集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广大科技人员在推进挖潜增效中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在2012年12月14日举行的开滦集团技术创新推进大会上,张文学对技术人才的重要性给出了这样的定位。
在这次会议上,开滦集团命名了10个技术创新领军团队和10名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其中,10个技术创新领军团队,涵盖了开滦集团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它们与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相结合,组成“十加一”技术创新领军团队。
随后,开滦集团制定了关于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办法,对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科研办公条件、学术交流、学习考察、创新创业资助、研究成果分享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进行了明确。
高端人才外部引进工作的思路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现有经济形势,发挥企业影响力,拓展范围和渠道,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思路和模式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这是开滦集团党委常委、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志友在2013年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上,针对“两主一新”产业高端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提出的要求。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开滦集团就制定了《开滦集团2011—2015年人力资源规划》,随后,又先后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开滦集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开滦集团首席技师评选办法》《从优秀操作员工中公开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施办法》《开滦集团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基层班队长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也激发了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开滦集团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先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建成岩石力学实验室,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第一家拥有完善的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的企业。
开滦集团在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基础上,坚持将“学练比聘”工作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员工创新工作室、高师带高徒等活动相结合,创新员工素质提升方式方法,构建具有开滦特色的技术员工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批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技能大师、首席技师。对于取得突出业绩、贡献较大、技能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开滦集团则给予了他们更高层面的荣誉、认可和尊重,张文市、王宝贵、崔志刚等一批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有的成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有的获得了“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7人入选河北省“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5名青年矿工入选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张文市还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骨干的作用,开滦集团已经用技术骨干的名字命名、建成了38个技术创新工作室。2012年和2013年两年间,仅“张文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就完成科技创效项目181项、技改创新项目28项,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综合创效7100余万元。
“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项目进展,大力营造依靠科技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实现开滦技术创新工作的新飞跃。”2013年8月,开滦集团总经理裴华在开滦集团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及优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对下一步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依靠团队创新创效塑造一流品牌创造一流业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通过团队合作去解决生产问题,推进工程项目落地,是开滦集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009年6月成立的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是河北省“巨人计划”中首批40个高层次创新团队之一。
张文学强调,开滦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自主技术研发与创新来实现。
开滦集团总经理裴华提出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要“建一流团队,塑一流品牌,创一流业绩”的要求。
成立4年多来,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在专业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7项,其中19项获得授权,大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已成为国内仅有的两个省级醇醚燃料应用技术检测中心之一。
2012年6月到7月间,开滦煤化工创新创业团队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3个重点宣传的先进典型之一,在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地作专场巡回报告。
目前,开滦集团拥有煤矿瓦斯防治关键技术、企业综合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效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工艺、安全高效矿井支撑技术、巷道高速高效施工技术及装备、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等11个技术创新领军团队。这些团队,和煤化工研发团队一样,为企业实现转型和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全员参与为企业注入鲜活动力
张欣是东欢坨矿业公司机电科技术员。他发现公司园区内路灯光控存在白天无法自动关闭的问题后,自己制作了能够分阶段调控的时控开关,解决了“长明灯”问题。
“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创效”是中润公司热力车间仪表、电气技术员邱礼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两年来,他通过技术革新参与修旧利废项目近20项,为企业节省成本100多万元。
激发全体员工学技成才、岗位建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开滦集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滦集团认为,在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煤炭价格一路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注重集约经营和内涵发展,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多年来,开滦集团员工自发的经济技术创新开展得如火如荼,开滦集团则从培训、硬件、机制、考核等方面给予系统支持,整体推进,使职工技术创新的层次更高,平台更宽。据了解,仅2013年,全集团共组织培训练兵2401场,有6.3万人次参加,选拔技术尖子1375人。
集团下属各单位,也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培训、考核等软硬件环境建设。吕家坨矿投资280多万元,筹建了占地810平方米的集理论培训、模拟操作、实际演练于一体的综采综掘实训基地,每年从培训费中专门预留200万元,用于奖励培训考核达标员工和优秀技术能手。
钱家营矿以“攻关、传艺、研发、交流”为建设理念,筹建了占地4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张文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的平台、窗口。
铁拓重机公司的“员工技能业务培训业余学校”,两年来培训车工、铆工、焊工、钳工、电工等主要工种400余人。
在开滦集团各生产单位,有很多高技能人才初始学历并不高,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企业大力支持下,自学成才后,更加重视技能传播,带动一个团队乃至整个员工队伍。
唐山矿根据这一特点,发挥“白宝增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杨宝军、李国亭两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作用,先后吸引79名高技能人才参与到工作室活动之中,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
林南仓矿依托“刘志国技能大师工作室”,持续开展PLC编程培训、井筒提升自动化控制技术培训等,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可以说,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企业内部,创新人才纷纷涌现,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河北省金牌工人、拥有8项个人专利的崔志刚是创新研发的有心人。他研发的矿用液压支架组装平台在井下投入使用后,不但使工效提高了几倍,还杜绝了施工的安全事故。目前,这项新工艺已经在开滦集团推广。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物、全国劳模张文市完成的掘进机十字连接块改造等80余项攻关课题,为企业累计创效2300万元。
据统计,开滦集团每年产生的发明专利,八成以上来自一线员工。
对此,张文学说:“职工是企业力量之源、活力之源!再先进的装备也不能超越人的智慧和潜力,关键是企业如何激发职工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