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商业管理
 

2014年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高宁的“猫虎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宁高宁的“猫虎论”

王利博制图

企业家宁高宁讲的这个故事在圈子里曾经很盛传:“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

与“饿狼”智斗

那是1995年,在香港看到了国际资本的力量之后,华润尝试着在香港引入国际金融资本,而不仅仅是工业资本来逐步改造国内企业。1999年,华润与宁高宁同时受到“嘲笑”:全国各地收购26家啤酒厂,没有一个品牌取得让业界惊叹的业绩和影响。“不过是很多只猫罢了,都不是与竞争者抗衡的老虎。”

从1994年涉足中国啤酒业的宁高宁的性格是受不了这样的品评的。

他发表的文章《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在公司内犹如动员“号令”: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与这个故事很相似。在资本运作“长袖善舞”的宁高宁得出结论:“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与其恐惧竞争者,不如与他智斗使之品牌力量、势力、阵容快速由猫群变成老虎。那只大老虎则是我们未来的啤酒集团。”

此后,外界得到的信息是:华润不但要变为虎,而且是“真老虎”。宁高宁一有时间就给员工讲故事,从沈阳雪花啤酒开始,讲遍收购来的全国35家啤酒企业。“区域独占鳌头的就是只猫,打不过狼。市场上则有很多狼(竞争对手)在伺机而动,想吃掉你。你们叫华润,你们的血液要流淌出虎的文化和精神。”

多少人被“猫与狼与虎”的故事折磨得不能成眠:“想变成一只老虎,必须先把每只猫变成强猫。”领悟快的高层领导们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就是“快速地把26(可能还更多)只猫变成一只大老虎”。

“宁高宁启发员工用研究动物生理的方法分析和比较局面,是要大家彻底明白,如果收购的全国啤酒企业几十个不抵外国企业一个的话,依然就是一群猫。”参与当年收购过程的北方某酒厂经理如是说。

“我们毕竟都是年产10万吨以下的地方企业,无论是管理还是品牌文化、营销方式都难以抵挡杀进中国的外国企业品牌。只有强大的资本力量、品牌力量推动我们抱团,才可以从精神上成为一只虎,再发展成多只虎。那篇文章的确让我这个常年在地方国有企业当领导的人震撼。”后来调到深圳某啤酒集团的一位工程师表示。

2006年,华润集团终于唱出响亮的和声,先后收购了深圳万科和北京华远、四川蓝剑、深圳万佳、东北制药等零售、地产、啤酒、纺织、电力、建材、微电子、农业深加工等一系列不相关联的业务,令产业界和资本界人士叹为观止。

获得“收购之王”之称,如愿以偿地坐到了国内啤酒行业第一位的宁高宁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说道:有意识地大举投资是源于“思想的深刻分析”。他的潜台词就是:“我就是要带出一个老虎队,让狼躲得远远的吧。”

打造“虎之威”

资本运作的成功,使得华润集团形成了“虎势”。但是,当2004年12月开始执掌中粮集团后,是否继续讲“猫与狼与虎”的故事?

“继续推进这种经营思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打造另外一只大老虎。”到匹兹堡大学主修财务的宁高宁并不想浪费自己丰富的资本运作经历。

曾把华润大大小小的资产划分为119个利润中心的宁高宁曾坦言最爱看《资本论》。仔细研究星巴克品牌文化之后,他再次写文章《诊断总部管理》。他问员工:“你全力以赴了吗?我们集团全力以赴了吗?”

中粮集团要保持行业内“大老虎”的姿态、地位,企业家宁高宁就要保持“韦尔奇”的思想。

为了让“猫虎观”牢牢地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他多次提到上海女作家张爱玲一篇散文中的精彩文字:“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是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对公司人说,高傲的张爱玲说出了“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点、低一点,实际上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事实上,这段文字像是独特的背景音乐,衬托了宁高宁不断以“国企放牛娃”来描述他所担当的国企领导人的角色,也清晰了他在中国企业家队伍中的“霸主地位”。

一只大虎的影子出现了。中粮集团“大虎计划”渐渐成为现实。

2009年7月,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土畜产等5—8个行业建立行业领导地位的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基金厚朴投资,投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的最大买卖纪录。

事后,宁高宁不无感慨地说:“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我是有什么背景的。对我本人来说,有点鬼使神差地就是能让一群猫变成大老虎。这不是游戏,是生存的残酷现实。”

虎威长存

2004年12月,当企业家中的“专栏作家”宁高宁在某杂志发表《空降兵》一文后,“大猫非猫,猫大成虎”的故事就和他的人性一起“空降”到了中粮集团。在表示“在香港18年,回北京有点寂寞”观点的几个月后,这位被称为“中国韦尔奇”的企业家在纸上写下108道思考题,包括“我们一定要想资本市场需要什么,而不要只想资本。资金不会雪中送炭。”

财经作家说得好:那是猫与狼与虎的故事酝酿时期,也是对员工的“洗脑”时期。几年前参观过诺基亚公司的宁高宁再次高调表示:“读明白我说的故事,必须读懂我在内刊上发表的专栏文章。要反复读。”

《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只是一个序曲。华润集团每传出好消息,都让中粮集团人兴奋。他们希望华润血液中的虎文化、虎威风可以给“中粮”带来好运,使之挤入“虎队伍”,震慑狼群。

在合并、收购很多“猫企业”的过程中尝过无数滋味的宁高宁,2011年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已经成为“行业老虎”的中粮集团有些“迷糊”。在努力地“把这只老虎从梦境中唤醒”的日子里,他一边坚持写专栏文章,一边号召员工读他的文章。传记《谁人不识宁高宁》中写道:中粮不论有几个板块,都必须是虎。他从不忌讳“野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