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力企业配套资金缺口难弥合
国家落实294亿元投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丞华
国家落实294亿元投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地方电力企业配套资金缺口难弥合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必须得到全部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近日表示,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所需294亿元投资得到落实。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无电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电力建设和运营成本都很高,294亿元的投资仍然不够,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294亿元仍填不满的缺口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网负责范围内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平均造价已达到4.2万元/户(不含川藏联网等大型工程),个别地区达到十几万元/户。工程建成后运行维护成本也很高。通电工程造价高,通电人口平均用电量却很小,工程建成后设备利用效率极低,维护成本很高,投入产出将长期处于倒挂状态。
“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无电项目工程造价偏高。”四川省水电集团副总经理陈华明告诉记者,“这些无电村大多处于高海拔地区,距离现有农村电网较远,输电线路只能沿着山谷架设进去,交通不便,施工条件差。若架设最短路径的线路,则需要翻越海拔更高的山峰,难度更大。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同时也积极采用小微水电、风光互补等多种方式,通过分布式电源的办法解决这些地区的用电问题。”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四川并不是唯一一个无电地区工程造价普遍偏高的省份。“比如云南,其输变电线路、电源工程建设造价比常规工程高2—3倍,电网建成后还将面临一大难题,即电网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
该专家告诉记者,“294亿元高额投资虽然落实,但目前剩下的无电地区都是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电力建设和运营成本都很高,294亿元的投资仍然不够,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早在1998年,国家就开始通过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以电网覆盖和延伸的方式为无电户通电。十几年来,国家共解决了36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现在剩下的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首要问题就是投资,目前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筹集,运行维护费用由地方自行承担。”一位县级电力公司的任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但是从实施情况来看,企业普遍面临这些资金难筹措、贷款不易的问题。”
地方电力企业
普感资金筹措难
根据国家政策,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投资比例大致如下:西藏地区国家投资80%、企业出资20%;四川和青海藏区、新疆南疆地区:国家投资50%、企业出资50%;其它地区国家投资20%、企业出资80%。
虽然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资金筹集方式与农网改造升级类似,但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农网改造升级执行每度电量加收2分钱的农网还贷资金政策,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工程贷款的还本付息,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却没有任何政策保证还贷渠道。
“294亿元投资资金的落实并不意味着企业自筹资金能顺利到位,我们现在自身经营都存在困难。”文中上述任姓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无电地区用于建设所需的贷款几乎都还没有着落。目前无电人口所处的地区大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当地电力企业自身又不具备融资条件,银行信贷评审基本通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着集团多方举债实施无电项目。但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筹措资金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银行再不给贷款,仅靠集团自身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
据了解,当地银行不愿意贷款的原因有三:一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贷款的还款来源是靠企业效益还贷付息,部分地方电力企业自身的效益差,没有还款来源;二是无足够的抵押物,各电力公司的电费收费权已用于农网一、二期和农网完善工程贷款质押;三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差,后期维护管理仍需不断投入。
据了解,面对资金少、贷款难等问题,地方电力企业只能寄希望于总公司或是当地政府。
受访的地方电力企业普遍表示,希望国家参照农网改造政策,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纳入社会用电量每千瓦时2分钱的农网还贷基金统一还贷,以巩固无电地区建设项目已取得的成果。
对于这种状况,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无电地区绝大部分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筹资金难度更大,建议国家将无电地区建设项目国债专项资金投入比例调增至80%,部分地区例如西藏等可以将比例调至100%,同时将贷款部分纳入全省区统贷统还,由“二分钱”还贷基金统一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