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科技
 

2014年2月1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基因重大专项获支持
80%种子企业或将出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转基因重大专项获支持80%种子企业或将出局

2014年2月第7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基因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因为涉及转基因,《要点》一经颁布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带动A股种业板块个股纷纷大涨,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敦煌种业涨幅都在5%左右。

有分析认为,政府对转基因大田品种的政策导向或将引发中国种子行业的整合,一旦大田转基因品种进入产业化阶段,行业竞争格局将出现较大变化。虽然政府对大田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将会非常审慎地推进,但是农业部对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立场十分坚决,而登海种业与隆平高科分别作为中国玉米种子和水稻种子的龙头企业,可能将成为中国转基因产业化推广大潮中的最大受益者。

新政或引发明显科研人才流动整合

据报道,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大多被科研机构所掌握,而我国每年投入资金数百亿保护粮食安全,也大多流向科研院所。脱胎于国有科研机构的种子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拿到各级政府支持的科研经费。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科研经费、创新能力不足。近万家种子企业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仅有95家,88%的品种出自科研单位。而在美国,科研院校仅作基础性研究,95%的品种出自种子企业,企业工厂化式育种也大大提高了育种水平和效率。

同利马格兰、先正达、孟山都等跨国公司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相比国内即使是对研发相对更为重视的上市企业也只有4%左右。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种子公司一年推出几十个新品,而国内公司几年才出一个。而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中国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

广发证券分析师称,将研发力量集中在科研院所,很难约束研发成本,而有新品种时,或以低于市场价值转让,或自立公司经营。这实际上扰乱了新品种的市场定价,压制了其他企业的创新热情。

在新的政策指引下,2014年种业科研资源将出现重组,科研人才的流动和整合将成为2014年种业行业最大亮点和看点,从而直接影响未来数年行业格局的变化走向,商业化育种向龙头企业倾斜将有利于品种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跨国企业掌握技术与专利等核心资源

除了在科研经费和项目上向企业倾斜外,如何与跨国公司开展更深入合作的同时进行竞争,也是中国种子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孟山都公司与中种集团、杜邦先锋与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成立合资公司这样的全方位合作,也凸显出海外巨头对未来转基因作物在中国推广的战略布局意图。而未来中国公司与海外巨头是否有全方位深入合作也决定了其在转基因作物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排名世界种业前十名的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业内外对此也不断有“我们国家的种业公司一半以上都被控制在外资手里,或被控制在洋人手中”的担心。据专家分析,由于中国种子经营的现行法规及政策的限制,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蔬菜、瓜果、花草种子等,其经营量约占中国这类种子需求量的50%左右,目前尚未对中国种业安全构成威胁。

但资料显示,美国孟山都公司近3年总净销售收入超400亿美元,总净利润超60亿美元。而截至2013年三季报,国内登海种业、隆平高科、大北农等9家种业上市公司近3年营业收入总和不到500亿元,净利润不足40亿元。虽然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外资企业最多只能持股49%。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名义上只占49%股份的跨国公司却掌握着合资公司的核心资源:技术与专利。他们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种质资源等优势,经过长期的积累、市场的深耕细作等,在国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实际的垄断。

加速培育龙头企业

事实上,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多个种业扶持政策,在2012年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到2015年,中国将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国办出台的109号文件《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提出,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种子企业作为主体,推动包括育种人才、技术、种质在内的各项资源向企业流动,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而在最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则要求,申请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生产和经营许可证要求注册资本分别为3000万元,申请“育繁推”一体的许可证要求注册资本为1亿元。专家对此表示,理论上80%的企业可能退出市场,政策支持大企业进行研发的意图十分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政策的核心是加速培育出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那些具备品种研发优势、管理优势的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速成长,那些本来就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和稳固基础的大型种业公司将是重点扶持对象。种子的育种周期较长,不少品种的培育需要6—8年的时间,再加上各种业公司的科研水平不一,那些起步较晚、技术落后的种业公司将面临大公司的技术壁垒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