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就要耐得住寂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汪晓东
转型就要耐得住寂寞
晋商,历史上富甲天下,曾经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群体,在明清时代可谓代表了中国先进的商业产能。然而,进入21世纪,山西资源日渐枯竭,以煤为基石的产业格局遭受重创。今年山西两会期间,企业转型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
在江苏和山东等省民企还在艰难起步时,山西作为全国能源大省,依托资源红利,民企规模在2008年之前还属于第一阵营。然而,2013年,由全国工商联对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的500强排名情况排摸,山西民企的数量、规模和产业结构已逐显颓势。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长期以来,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其产生的资源诅咒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破坏严重,极大影响到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多次指出“山西不转型将难以为继”。
破除资源诅咒最为行之有效的做法是企业彻底转型。但同时向哪转?转什么?怎么转?也摆在企业和政府的案头。
走出传统能源领域,延伸产业链抑或投资非资源类产业,成为山西民企艰难转型跨越的屏障。政府细化扶持政策或许能够重塑晋商辉煌,但这个时间势必伴随着一个寂寞的过程,而山西民企却对转型表示心情复杂。
2009年,山西民企开始着手转型,由于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旨在扶持民企的政策,重振晋商似乎再次看到希望。一批企业果断放弃原有以煤为基的产业结构,绿色、红色和高科技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逐渐成为山西民企看好的行业。
但经过马拉松似的跨越之后,如今,半数转型民企折戟沉沙,众多晋商对这个过程形容为一次“自杀式的救赎”。
山西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郭志勇认为,山西民企经受不住转型后一段时间的寂寞,这与他们从事能源行业来钱快有很大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民企则恰恰相反,产业结构灵活多变,同时忍耐住了寂寥,因此发展飞速。可见山西民企转型并非是无奈之举而是必然趋势,走出资源红利误区,或许新晋商精神才会闪现出来。
郭志勇说,摆脱“资源诅咒”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事实证明,单靠煤炭,一条道走到黑,山西永远走不出产业的轮回。因此,建立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是转型综改建设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