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调查成“自制报告”
信托公司粗放经营风险频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尽职调查成“自制报告”信托公司粗放经营风险频发
近期,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最终处置方案的曲折博弈使得市场对信托产品风险的担忧骤增。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发表了这样的质疑:发行方在推出这个产品之前,有没有对相应的融资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尽职调查?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多只信托产品就爆出偿付问题,在信托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收益产品伴随的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能力也不断引发追问。
曾在五矿信托担任过信托经理的王可曾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了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过程。在王可看来,相对于尽职调查,“找项目”是各家信托公司的重中之重,而在所谓的尽职调查中,“粗放”二字更是贯穿全过程。
“找项目”是
信托公司工作重中之重
据了解,目前信托产品几乎完全是项目主导,销售至上,调查研究能力成为其次。
“找项目发信托项目成了各信托公司的重中之重,”王可表示,信托公司的激励机制多在信托产品前端,即找项目端,从信托公司的人员构成便可知一二。
“一家信托公司,信托项目经理约占据一半以上,其职责就是不断开发和培育项目源、制定发行销售方案并部署实施、拜访的形式开发高端客户等。”王可称,而信托产品的研发人员,其职责几乎相当于信托项目经理。
以一家信托公司的招聘要求为例,信托项目经理岗位职责主要是编制高端客户的市场配置方案、分析不同客户的类型及其需求、合理调整投资配置、向渠道推荐投资品种引入外部代销产品等。
“而信托项目经理不同于券商投行,没有类似保荐一样的资质考试。这就使得信托人员的专业调研能力无法与其他比拟。”王可称。
“尽职调查”
成信托机构“软肋”
所谓尽职调查指的是信托产品各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经协商一致,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就本次信托相关的各类事项开展的现场调查、信息收集、资料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找到项目后就是设计信托计划,调查一下企业财报、经营情况,看看有没有回款风险,只要风控过关就可以。”王可表示,但大部分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项目极为粗放,调研人员并没有真正做到位。“比如,要求现场调查,部分信托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并不是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很多时候都在家写‘自制报告’;另外,调查表格也极为粗略,就几页纸,与券商的报告的精准和反复调研没法比。”王可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粗放”还表现在对其财务状况的调查上。(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