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春天的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春天的故事
 

2014年2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金改新一年:
企业呼吁“胆子大一点”

【马年前瞻之金融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钟文

【马年前瞻之金融改革】温州金改新一年:企业呼吁“胆子大一点”

温州金改实施近两年来,被指雷声大雨点小,诸多企业家直言,希望温州金改“胆子要更大一些,力度要再大一点。”本报记者钟文/摄

温州金改实施即将两年,然而,温州官方和民间对金改两年的成效却褒贬不一。

官方的表述是取得阶段式成果,而民间却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悲观者甚至认为金改必然失败,特别是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现融资越来越难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是评判的标准不一还是民间有更多的期待?温州金改取得了哪些成果?民间对金改有哪些期待……带着这些话题,在春节期间,《中国企业报》记者深入温州,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

成效显现创新不足

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温州金改成绩是肯定的,在搭建基本框架、制定法律法规以及金融产品方面都有所创新。特别是《浙江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的出台,作为全国第一部地方性金融法规,对原有法律有所突破,这应该是温州金改最大的亮点。他说,该《条例》的出台使得民间借贷有法可依,对全国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另外,温州指数已经推向全国,这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事实上,温州金改成效正在显现。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温州市金融改革办公室获得的数据显示,在直接融资方面,温州市2013年全年新增直接融资规模1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4%,再创历史新高。在推动企业股改方面,过去的34年间,温州仅有股份有限公司123家,而2013年共完成股改企业133家,其中有限转股份106家,完成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28家。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备受关注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也不是独立的,还有补充制定的融资租赁、票据服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应急转贷资金、从业人员管理等5个配套子文件。

而在此基础上,各种金融组织创新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推出商业保理公司、应急转贷管委会等一批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新机构;改制一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一批优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一批农村“三位一体”资金互助组织;设立一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民间征信、评价机构;提升一批非银金融机构,新增保险机构16家,5家保险机构升格为保险分公司,3家证券机构升格为证券分公司。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未有改变

温州天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智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对温州金改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没有感受到温州金改对中小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特别是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没有任何改变。

“现在融资更难了。”浙江富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松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去年由互保、联保引发的借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渗透,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还在增加,银行只会进一步加强放贷风险。他判断,今年中小企业融资会更难。

持该想法的温州企业家并不在少数。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时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温州金改目前还只是搭了一个架子,具体的落地细则政策还没有。他说,金改成功不成功、有没有成绩,就是看对老百姓是否有利、对中小企业是否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能不能把中央的政策、把金改的政策、把金改试验区的政策转换成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从目前来看,这几项还没有一项真正实现,比较遗憾。

陈时升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目前来看,温州的经济非常糟糕,很多项经济指标都在全省垫底,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举步维艰。去年年底,大部分的企业招工难,民工荒非常明显,这边企业业务萧条,那边企业有业务招不到工人,在这种情况下,金改本应该起到作用,但实际上没有。

李良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企业家对温州金改的漠视,并不是企业家不期盼金改的实施,而是因为金改已经过去快两年,企业家对金改的期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表现,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

金改操作空间很大

2013年4月9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温州调研金改时要求温州金改胆子要更大一些,力度要再大一点。

2014年1月16日,李强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温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温州下一步发展要提升产业竞争的优势,关键要从金融改革入手。

一位关注温州金改的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李强两次对温州金改做出指示,一方面表明其对温州金改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是对温州金改的成效不是十分满意,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大胆改革。

而在周德文看来,温州金改操作空间还很大。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在没有中央任何政策的情况下,设立了30多家城市信用社,实际上就是小型民营银行,但现在国家把温州作为金改试验区,有条件了,却不敢先试先行;其次,作为温州金改比较关注的民间资本海外直投,已经经历了三年,但至今没有推出,不能不说是遗憾。

而作为企业家,陈时升就更现实一点。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像房产的二次抵押,上海、北京、广东早就实施了,而作为金改试验区的温州,在温州、在鹿城区至今还做不到。另外,小额贷的利息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还是太高了。他说,政府是否可以考虑按照类金融机构征税,如果税收低一点,小额贷的利息也有下降的空间,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诸多企业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希望温州政府方面能够像李强在温州调研金改时的指示那样,“胆子要更大一些,力度要再大一点”,在金改方面大胆创新,敢于破局,真正为温州的中小企业服务,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