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及食品加工业
“准生证”仍难领企业呼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审批费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养殖及食品加工业“准生证”仍难领企业呼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审批费用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取消大量审批事项,简化了很多审批程序,但是由于原有的审批体系过于庞杂,诸多利益关系模糊,使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难以“真正改到位”。以食品安全为例,以往各级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形成了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模式———从企业准入环节加强审批,导致企业办理各种许可证手续多、耗时长。
养殖畜牧业门槛仍未降,食品企业“领证”难
经过一系列的简政放权,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部门由从前的5个减少为农业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个。但是,个人或企业想进入养殖畜牧业或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门槛依旧不低,在某些环节依旧存在手续繁琐、审批复杂、层层拔毛的现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想发展养殖业,依旧得去跑土地局、畜牧局、建设局、规划局等多个部门。
据记者了解,虽然畜牧兽医行政审批已经得到了大大的简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当前的行政审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养殖户就反映,如《动物诊疗许可证》审批等应依法下放到下级畜牧兽医行政机关的畜牧兽医行政审批事项仍然没有下放,需要管理相对人到上级部门办理,增加了办理的难度。而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被取消但有个别地方仍在实施,有些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事项,形式上未明文设立许可,实际操作中存在增设许可事项、许可条件、前置审核或将管理要求与法定许可事项挂钩的现象。
不仅是在上游的养殖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
“准生证”也是企业最大的负担。据报道,一个食糖大袋改小袋的食品分装厂竟然必须设立四十多项规章制度、花费六七万元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投资一家宾馆必须办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卫生经营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等多种证件,10多个部门跑下来,短则1—2个月,长则2—3年。
就连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也是满腹苦水,“一个食品企业至少要花三四个月去申领许可证”。连中国食品制造业的龙头娃哈哈都头疼的“准生证”,对那些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记者采访中一位县级食品厂老板就对记者大吐苦水,“一个证办下来县、市、省三级就要花费五六万元。”不仅如此,每年养证费还需要几万元。
按照规定的程序,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首先要向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受理后将材料上报省质监局,由后者派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查、抽样检测,最终由省质监局决定发证与否。需要企业准备包括各种合同、图纸、发票、照片等多达数百项的申请材料,每次都要动员十多个员工准备近半年时间。
企业希望主管部门发挥服务职能
从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对食品行业而言,众多从业者希望改革并非是简单的“一减了之”,而是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在为企业松绑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其服务职能。由于行政许可事后监督的管理成本和难度远高于行政审批的成本,过去主管部门习惯于以“审”代“管”,对行业的监督方式缺乏研究,缺乏对行业内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扶植帮助政策。例如席卷而来的H7N9型禽流感,已造成中国家禽行业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虽然政府对受损的相关个人和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偿。不过,这种补偿仅限于疫区范围,对于受到禽流感冲击的整个中国家禽业,缺乏一个覆盖更广的扶助手段。不少养殖户表示,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给养殖户提供生计稳定资金和经营稳定资金,帮助其渡过暂时的难关,等到市场复苏时,能迅速恢复扩大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再例如,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如果想扩大建设规模,新建养殖小区用地还要受土地、耕地等有关管理法规的制约,但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依据,养殖业用地审批难度大。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后,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职能,已从国家质检总局划入该部门。截至2013年底,县一级机构组建完毕,全国食药系统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采访中,受访食品企业负责人普遍希望新的部门能遵循国家简政放权的理念,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审批费用,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思路,切实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