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金融资源错配实现市场化改革专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解决金融资源错配实现市场化改革专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
赵晓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一个新的重大理论论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金融资源是资本要素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的配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金融资源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
《中国企业报》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决定性”作用,您认为未来我国金融改革有哪些重要影响?
赵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是促进社会资源能够实现帕累托状态的最优,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向“决定性”,市场化就理应成为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
具体来讲,就是:第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意味着在市场化条件下,真正实现让供求等经济因素决定市场价格;第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要更多体现市场化的特征,市场要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第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还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要更加健全,特别是要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向纵深领域发展。
《中国企业报》:在您看来,该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完善金融领域的资源配置呢?
赵晓: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错配问题由来已久,这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导致的。由于政府在某些领域的主导,金融资源的流向具有了典型的指向性,加之银行等金融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定价错误,引发诸如行业产能过剩等严重问题,从而加剧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而金融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化,使得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市场主体中去。
在金融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便是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放开了贷款利率限制,但由于存款利率限制放开的“这一城”尚未攻略,利率市场化还没完全实现。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等因素的考量,对利率仍然有管制,导致利率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价格,也不能真正反映资金融入与融出需求的对应关系。
而在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站在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高度上,一直推动汇率上涨,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以及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这样的汇率水平与真正反映外需情况以及资本流动的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可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加以改进,从真正市场化的着眼点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
《中国企业报》:综观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都是一国金融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是很健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您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赵晓:这就需要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资本市场现有制度。
改革资本市场现有制度,主要指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发行审核引入注册制,要求股票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证监会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进行审核,但是,不对这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做出判断,而交由市场、投资者自主判断。证监会主席肖钢前不久亦指出,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是发行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的重大改革。
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债券管理法规完善;二是推动债券市场创新,积极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的地域范围和主体范围,拟引入“新三板”挂牌公司发行中小企业债券;三是不断深化互联互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政策性金融债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四是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