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春天的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春天的故事
 

2014年2月1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疯狂的花菜:从媒体销售到集约化梦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疯狂的花菜:从媒体销售到集约化梦想

“大丰收,大丰收,今年绝对花菜大丰收!”刘林军喜滋滋笑得合不拢嘴。刘林军是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2013年春节前夕《中国企业报》记者曾采访过他。

与一年前相比,40多岁的刘林军干劲更足,脸上充满了笑容。

种田能手后悔没多种

张港镇,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个镇,地处汉江边。张港花菜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全镇44个行政村,每村都种花菜,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15万吨,系全国有名的“花菜之乡”。

“今年的花菜种植情况比去年还要好,好很多!”谈起2013年的花菜种植情况,刘林军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今年花菜行情很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风调雨顺,花菜种长势好,个个饱满,而且没有病虫害,获得丰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很高,也很稳定。自开始售卖起,一直是两元左右一公斤,快到春节的时候,价格超过两元,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极为罕见的。”

据刘林军向记者介绍,去年他家种了七亩多地的花菜,除去各项成本,净收入达4万多元。2013年他加大了种植面积,多种了近两亩地,净收入约7万元。“由于单价比去年高,所以平均每亩收入要高于去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张港镇的花菜几乎家家都喜获丰收。普通的种植花菜的农户收入,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万元。

“像有些种植二三十亩地的农户,差不多要收入20多万元!”刘林军说,“这在农村,是一笔相当高的收入了!”

刘林军在兴奋之余,脸上竟然流露出一些后悔的表情:“唉,要是之前听我爱人的话,种十来亩地,收成就更多了!”

刘林军向记者回忆,之前刚开始栽种时,他和爱人计划种植面积比上年翻一倍,种十来亩花菜。后来,刘林军有点担心,没有种那么多,“主要是怕种太多了不好卖,干耽误工夫。”

“现要想来,我确实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多种几亩地。我真是太保守了。”刘林军自责道,“不然的话,今年我家还会多收入好几万元钱!”

销售曾经靠媒体

“菜贱伤农”一直是萦绕在农民心中的隐痛,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张港镇的农民尝尽了蔬菜丰收等于歉收的苦头。

由于坐落于汉水之滨,长江中下游地区,土质肥沃、阳光雨水充足,天然的环境使得张港镇的蔬菜种植成为当地的特色,花菜等多种农产品远销欧美、日本。

然而,这里经常却爆出“大白萝卜两分钱一斤”、“大白菜5分钱一斤”的新闻,在采访中,记者听说有时农户求人把自家地里大白菜摘走喂猪,为的是省下工夫好种下一季蔬菜。

蔬菜大丰收,却没人来收购,再加信息不通畅,不了解外面的需求情况,丰收了等于白种。一年辛苦下来白忙活。

以花菜为例,从上世纪末起,张港镇的花菜多次出现滞销,当地农民对花菜有一种既爱又怕的特殊情结。

最近的一次花菜滞销,是2011年。彼时,花菜5分钱一斤也无人问津,白给都没人要。万般无奈之下,农民不得不将亲手辛辛苦苦种的花菜毁掉肥田。

为此,天门、武汉等地的多家媒体呼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爱心采购”张港花菜。张港花菜才逐渐走出困境。不过,农户还是大面积亏损。不算人工成本,每亩净亏损2000余元。

据该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过去镇里花菜卖不出去,镇里就会组织媒体来宣传,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难题。

滞销靠媒体,显然不现实也不长久。

所以说,刘林军由于担心怕种太多花菜不好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转第八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