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年企业十大机遇———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锦赵玲玲
改革之年企业十大机遇———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下)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的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中国企业再次面临机遇的选择。
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直面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出了60条改革良方。2014年是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这一年里,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混合所有制推行、养老金并轨破题,各界期待。
中国的企业在经历了蛇年的曲折前行后,能否在马年一马平川?改革的不确定性将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冷暖空间?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思考。
人们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得出的认识各有侧重,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对于企业改革与发展时期可以达到这样的共识:
第一,这是发展转速的时期。在中国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过渡的时期,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开始减少,技术和结构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加,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任务更为紧迫。这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分化期,经济容易失调、竞争容易失序、企业命运起伏。
第二,这是深化企业改革阻力增大的时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在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的条件下,亟须突破深层次体制障碍,而这一切都绕不开、躲不过。
第三,这是多个领域改革相互关联的时期。包括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在内的所谓四大改革,相互影响。譬如,中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其实比的是对政府审批的竞争,而不是看项目本身。
第四,这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时期。面对产能过剩压力,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变革,必须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第五,这是扩大开放风险更大的时期。在对外开放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形势下搞建设、谋发展,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
第六,这是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时期。资源消耗大幅增加,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既要加快发展、改善生活,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尖锐难题。
第七,这是考验企业总体素质的时期。速度规模问题的解决,可以激励攀登质量与效益,新的跨越取决于企业与企业家素质新的提升。
战略机遇期,发展转速期,改革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将这场变革贯穿于2014年全年,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我们才能抓住和用好现有的机遇,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对于大部分企业,2014年是关键时期:一个“黄金发展期”,一个“矛盾凸显期”。作为企业家,在认识和抓住机遇时,如何运用望远镜式的眺望、广角镜式的联系、显微镜式的挑选、放大镜式的打量,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不被表象所惑,不为定见所缚,使我们对2014年企业机遇的判断把握,经得起逻辑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马上快乐”、“马上成功”之类的“马上体”在辞旧迎新之际流行,也可能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流行。当然人们也会明白,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所言,“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企业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只有能够抓住和用好现有的机遇的企业家,才能够“马上成功”,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机遇一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国企市场化水平提升加速。
历史表明,每一届新的领导集体都会引导中国经济的一个增长周期,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增长周期?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2014年很可能是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成为其核心。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等痼疾有望得到改观。界定功能是国企改革的基础问题,分类界定清楚以后,围绕调整和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进行配置资源。未来我国国资在国企中的参与情况,可以分为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这4种形式。接下来探索分类推进改革、分类调整结构、分类实施考核、分类加强监管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机遇二
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投资仍不可或缺。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成为大家心中达成的一种默契。考虑2014年的通胀形势,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而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也可能较2013年有所减弱。对当前货币市场逐步趋紧的资金状况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宽松操作。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当然,这一轮投资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量投资将会进入这些鼓励发展的领域。在地方层面,这些新兴产业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不应该一提到投资,就与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联系起来,关键要看投资的领域。
机遇三
营改增行业扩围,减轻企业税负。
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从2014年1月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其次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机遇四
国企改革成为贯穿2014年主题,机遇很多。
主题投资主导市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国企改革主题的确定性最强,将贯穿全年。国企改革春风既起,须乘此风,才能在2014年的震荡市中破浪。国有国资企业将首先受益,主要投资方向包含竞争性行业等。效率提升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改善和股权治理机制理顺;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国资国企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重组。
国企改革加快。传统行业的国资国企向新兴行业战略转型:预计政府会在项目审批、融资和税收上给予政策优惠,加速国企向新兴行业转型。部分省市理念先进,改革准备充分,可能在本轮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独有模式或推行制度创新。
央企改革进程加速,年内可能出现实质突破。国资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也将再次加速,同时,一些被国企垄断的行业和领域也有可能会逐渐放开,也存在相应的投资价值。开展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通过这一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在企业活力、竞争力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
机遇五
混合所有制推进,出现资产重组潮。
国企将在2014年迈出新改革的第一步。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深化国企改革的第一件大事。将通过存量国有资本吸附、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促进国资、民资、外资相互持股、融合发展。
根据改革计划,国资委监管的企业集团,绝大部分都将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今年,将推出“国企集团股权多元化”试点。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国有企业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
民间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积极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国际并购。在有条件的企业和领域加快向非公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合资合作项目。
机遇六
民企与国企融合,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有望改观。
民营资本去年在新增加的投资中已经占到63%,民营资本的存量调动起来,将和国有资本形成国民共进、国民共赢的形势。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来看,现在已经非常清晰了,就是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化原则实现国有资本有序流动、与非公资本共同发展。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高潮,出现民营经济组团式与国有企业相融合的现象;国有企业将退出一部分竞争领域,转型升级到产业链更高的层次去。
2014年,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在金融政策方面,将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机遇七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能过剩有待消化。
通过底线调控思维,中国经济在2013年成功实现探底回升。2014年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中国仍将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稳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调结构的力度,实现“稳中有调”。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是结构调整。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将为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提供广阔的新空间。
调结构、转方式,首先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这必然会损害到一些行业、地区乃至个人的既得利益,也就必然引起既得利益各种形式的抵制。产能过剩行业及部分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将越来越受到流动性状况的影响。预计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部分行业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恶化的可能,叠加宏观周期和制度变迁导致的中短期内市场利率的趋势上升,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有可能加大。
机遇八
区域经济“东稳西快”,发展大有空间。
在2014年,西部省市将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重庆、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GDP增长率也将保持在10%以上。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东稳西快”格局,也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添注了信心和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相对落后,由此形成了东中西部发展格局上的梯度落差。下一步,从区域落差逐渐走向区域均衡,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对此,国家政策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等先后出台。这几年,国家的区域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均衡化,更多地把中西部的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扶持,越来越把欠发达地区作为稳增长的潜力点和新机遇。
机遇九
新型城镇化规划将面世,带来巨大红利。
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也成定局。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细化了城镇化的时间表,提出三个“1亿”目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2014年料将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新型城镇化,不仅将成为中国“二次房改”窗口,更可能成为历史赋予新时期中国房地产最大的红利。预计未来十年,我国住宅新增需求(包括保障房)约为157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城镇人口首次置业需求和原有居民改善需求均超过50亿平方米,旧房更新换代需求近60亿平方米。这将给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房地产将成为直接受惠的主要行业。新型城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区域拓展、区域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储备和融资机会等方面。
机遇十
经济外交展开,周边经济战略兴起。
友好合作仍是今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基调。中国将在2013年提出的一系列新倡议之下,主打经济外交,谋求与东盟关系的“钻石十年”,积极经营与南亚、中亚等国关系,打造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加速。随着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加深,两岸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亟待更为便利、更为扩大深化。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两岸关系向前攻坚将具备更稳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