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大五粮液车改的效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陆文江

放大五粮液车改的效应

深水区的改革,难以皆大欢喜,也很难个个叫好,五粮液的公车拍卖就面临这样的处境。五粮液这一拍,引发的震动不无出人意料之处。

不管是喝彩,还是批评,都说明走了十多年的公车改革,依然是公众心中那一根敏感的弦,任何一点拨动,都会在心理上荡起不小的涟漪。固然,从拍卖操作到车补实施,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引发各种想象甚至是反对。但正如公车改革专家叶青所说,按目前全国车改的进度来看,轮到国企还有一两年,但是五粮液主动做了,就应该肯定。

据了解,五粮液经过此次公车改革,每年至少可以节约1500万元的养护成本。对于一个年销售额达数百亿元的白酒大企业来说,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每一分钱都姓公,没有挥霍的理由。更重要的是,以公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治理管理人员的职务待遇、职务消费等方面的问题,倒逼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企业账目的透明化,管住乱花钱的手,促使各项支出的规范化、制度化。如果在公车拍卖破冰之后,能进一步引发各种深层次的化学反应,不仅能走出“车没了—钱多了—车又有了—钱更多了”的车改怪圈,而且能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破解公车浪费的难题。

作为国企,五粮液迈出了公车改革的第一步,几百辆公车拍出去,不无壮士断腕的气概。但更考验勇气和智慧的,还在于以公车改革、作风转变为契机,把国企改革引向深入。这就不只是五粮液要面临的课题,从各地国企到央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去年年底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全国机关“最彻底”车改大幕陆续拉开,“车轮腐败”正在加速驶离官场。这时候,国企何去何从?深化车改乃至国企改革,显然不能只靠企业的自觉,还需要更有效的顶层设计和更强劲的制度动力。(相关报道见G03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