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商业管理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这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如果仍然年富力强,或者还没有必要在比较近的将来对自己的接班人做出安排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一部分工作让另外一个人承担,使自己更加专心致志地想这个已经比较大的组织将来大的战略问题。

隐退从开拓者向专业领导者转变

【年度管理关键词之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运启

【年度管理关键词之五】隐退从开拓者向专业领导者转变

动漫教父宫崎骏的告别,令一代动漫迷们感伤。而在财富界,一些企业创始人也在2013年选择隐退。有宗庆后、刘永好这样的家族企业让位给富二代,也有马云这样的电商领袖走下国王宝座。

有人评价当年比尔·盖茨的隐退是“自我驱动型隐退”,认为这是盖茨留给微软和企业管理界最重要的“礼物”。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精神领袖的创始人的隐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理解他们的隐退?

经理人制度

中国落后欧美30年

当下,尚且年轻的知名企业家高调宣布隐退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大佬们隐退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然而这些习惯于各种光环鲜花下的企业大佬们真的能够退下来去游山玩水吗?他们真能隐退吗?这个疑问似乎可以从之前的王石、柳传志等企业家的“隐退”举动中得到解答。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话说就是:隐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退,外界的错误解读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隐退”的精髓。

事实上,对于商界领袖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们,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仍难以彻底隐退,既有行业的原因,有些企业也有公司制不够完善的原因,在接班人选择上存在掣肘;而对于史玉柱这种站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交界地带的创业者,或者马云、张朝阳这样的第二代创业家而言,似乎反倒是建立了更好的经理人制度,更容易退出。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家们,这再恰当不过。20世纪80年代经理人制度开始在欧美成为主流,中国目前可能落后30年。当然,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创业成功由创业者、企业家所决定,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后续运营将由经理人决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其认为:“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这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如果仍然年富力强,或者还没有必要在比较近的将来对自己的接班人做出安排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一部分工作让另外一个人承担,使自己更加专心致志地想这个已经比较大的组织将来大的战略问题。”

同时,还有管理专家认为,年轻的公司需要爱冒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而成熟的公司则需要善于运营的经理,很少有创业者也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的案例。并且,使中国的商业领袖们萌生退意的更关键因素或许源于其所在产业竞争的高水平,无论是哪个行业,竞争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由于他们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常是只要靠威信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的企业领导者本人就是企业制度的化身。但是,作为职业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成熟企业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和机制,而不是领导者个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面临着从爆炸性增长到稳定持续性增长的转变时,企业的领导者也面临着转型:从叱咤风云的开拓者向专业的领导者转变。

隐退更像一场

“接班秀”

有人把企业家隐退分成了几种模式,即:彻底隐退、被动隐退、先隐退再“就业”、享乐式隐退及最意味深长的退而不休。一些企业家退而不休,隐退更像一场“接班秀”,具有企业家基因的人,只要身体许可,不可能真正隐退。

一些教父级的隐退企业家,影响力、控制力还在,他们开始专注到未来战略决策,将前线指挥棒交给接班人,由大众见证接班仪式,换句话说,这也成为他们的隐退仪式。有人感叹大企业家们盛年而退,是个奇怪的现象。事实上,交棒后真的去做闲云野鹤的很少,大佬们多半退而不休。马云和史玉柱便属于这个模式。退位却依然有拍板的权力。而PC教父柳传志从未离开江湖,他最近玩的是农业,不久前还为旗下的“佳沃”蓝莓高调站台。任志强也过着越退越忙的日子,写回忆录、开读书会,炮手本色在微博上大放异彩。此外,台湾的企业家张忠谋80多岁了还身兼董事长与CEO,经营之神王永庆更是92岁不隐退,在巡视美国业务时病逝。连续3年中国首富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针对隐退潮表示:“工作就是享受,要是让我退下来,说不定明天就老年痴呆了。”

在公司稳定的前提下,企业家何时隐退是个人选择,扯不上责任、诚信等大是大非,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美国华尔街资本家们或者硅谷的新贵们,不乏成功一单就功成身退洗日光浴的案例,也有的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只不过有的人隐退作秀的成分多些,有的人隐退更坦诚直白,有一点是共通的,真正的企业家不可能真正隐退,即便退了也闲不住。

实事求是地说,企业家们无论是隐退、复出还是坚持,都是自己的人生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我更尊敬那些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胸怀使命感,给企业界带来正能量的企业家们。而将自己从公司日常事务解放出来,战略性把握行业趋势,开辟新战场或许是不少企业家“回归原点、退一进二”的妙招。这些企业领袖早已经过深思熟虑考查安排了能继续贯彻其战略的执行者,马云选择了陆兆禧,史玉柱选择了刘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更新换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契机,也面临挑战,这是一个十字路口,未来中国经济能否靠年轻一代企业家再次开拓辉煌,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有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就像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给中国企业的一句忠告:“我们的企业家们确实要回到原点,回到创业最初的心态和状态中,继续保持长期奋斗的企业家精神。”而真正企业家的字典里昭示着“做到真正的隐退其实是不容易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