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现象”是市场煤永远的痛。一方面是民营煤企渴望实施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是政府是否决然放手由企业自行救市。对于电煤2014年开始实施的煤炭单轨制,诸多民营煤企表示心情复杂。
政府“撒手”电煤双轨制终结?山西煤炭自救,前景难料民企心态复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实习记者汪晓东
政府“撒手”电煤双轨制终结?山西煤炭自救,前景难料民企心态复杂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不论是国务院还是国家发改委都要求地方政府尽量少参与制定电煤价格,这一风向标适时反映在发改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做好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以下简称《通知》)。
这意味着已经实施20年,在当时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电煤价格“双轨制”即将寿终正寝。而对山西这个产煤大省来说,这一切似乎并不突然。
山西煤炭救市
应彻底放手行政手段
在上述电煤新机制下,政府表现出欲罢还休的依依不舍之情,企业则表现出渴望摆脱束缚的欣喜之情。
同煤集团晋华宫矿相关人员则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山西煤炭实际上自2007年以来年年在救市,彼时,电煤价格就已经成为制约煤电联盟的瓶颈,而两大阵营从未就此握手言和,政府居中调停也只能收到暂时“休兵”的结局。
直至2013年,煤电两家矛盾再次爆发,山西出台了中长期购销合同、减免部分税费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救。不过,随着《通知》的下发,煤企在加速煤炭自我救赎中却迷失了方向。
多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煤炭价格特别是电煤价格较长时期内存在着交易价格的双轨制。
由此,自2008年以来,山西省内煤炭订货会大部分都是在煤炭企业与供电企业相互“顶牛”,电煤价格迟迟无法落地的境况下而陷于尴尬。
大同精煤集团马志告诉记者,上述情景再次出现在去年由山西省省长李小鹏牵头的煤电订货会上。其最终结果,仍然是由政府牵手煤电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因此企业要想自寻出路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实现。
“政府彻底放手对煤炭救市有着极大的意义。”马志认为,将来煤炭市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起色,但这种干预如果只是由政府计划,控制煤炭总量,电煤价格稳步进入市场,这样才能预防煤炭市场的崩盘。
同煤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指出,煤电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说短时间之内可以解决企业存煤压力,但在根本上却无法解决日益面临的市场过剩问题。
这位高层认为,企业也在算自己的那本账,例如企业每出吨煤利润在100元,产值达到1000吨,利润就是100000元,也就是说企业产能越大,利润就会越高,事实上目前所有的企业都在扩大生产,由此可见,出现市场过剩是必然的。
“经年累月中救市,收效却微乎其微。”马志说,山西煤炭救市陷入怪圈,煤电矛盾不是成因,这里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存在。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进口煤和出口煤比例日渐失调,进口煤依靠低于国内煤的优势价格频频袭扰中国,山西煤则被包围其中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追根溯源,山西80%为煤炭老企业,普遍存在煤质降低、煤源枯竭、人员包袱沉重等问题,这些是导致山西煤成本急剧增加的罪魁祸首。
大同煤校学者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山西煤炭加速救市,其解决方法不在减税和签订供销合同等政府行为,而应该是彻底放手,着重依靠新建矿井,提高老矿井产能等改善品质,降低煤成本的做法。而上述诉求对国企来说期望值很高,但失望却更大。
中长期购销合同致
发电企业流失10%的利润
2013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电煤取消合同价,实行单轨制,由此全国煤炭真正进入市场化运作,而山西作为指向标更加受到各方的关注。
临汾乡宁一家民营煤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通知》下发之前,早在2006年政府就已经尝试推行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而这一过程竟然持续了7年。
“那段时间是民营煤企的春天。”这位负责人回忆,当国企与供电企业角力,在电煤合同价格争论不休时,以民企为代表的地方市场煤价格往往低于合同煤,因此,很多发电企业对政府出面组织的供需衔接会并不在意,彼时,发电企业更倾向于用市场煤补充自己企业的燃料需求。
但直到2008年,全国出现煤荒后,民营煤企的市场煤作为发电企业认为的硬通货备受质疑,这个时候政府如果“甩手”,又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于是,山西省内煤炭订货会再次由政府发端,煤炭市场化运作被市场无情抛弃了。
“这一切都源于垄断。”吕梁前民营煤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无力与国企抗衡,市场煤被合同煤堆砌在脚下无法翻身。
“2008现象”是市场煤永远的痛。一方面是民营煤企渴望实施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是政府是否决然放手由企业自行救市。对于电煤2014年开始实施的煤炭单轨制,诸多民营煤企表示心情复杂。
上诉民营煤企负责人认为,煤炭救市已经有了结果,国企产值持续增大,销售却往往低于成本价,赔本赚吆喝只为从银行得到贷款。
而山西民营煤企则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煤炭救市已见怪不怪。“2014年,作为民企梦想走出政府襁褓,值得期待,也值得为此欣喜一回。”大同一家民企负责人由衷感叹。
2013年,山西煤炭救市以来,发电企业仍在被动参与。而这也是导致每次煤炭订货会上,发电企业对煤企给出的电煤价格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下转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