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工新技术提升绿色产业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任正直 特约通讯员赵乐刚
老军工新技术提升绿色产业链
中共临沂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亲临公司视察工作
临沂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来公司视察工作
厂区外貌
公司集中发放福利现场
公司召开的体育运动会
临沂鲁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鲁光化工厂,1966年10月在沂蒙山区建厂,为省属地方军工企业。1992年根据上级要求整体搬迁到临沂,2007年,按照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实施重组改制。公司现有职工650人,资产10.5亿元。预计2013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亿元。
成功实施改制实现跨越发展
企业改制之前,是一个年产值不足亿元的军工老摊子。鲁光的优势在于品牌有影响,产品有市场,是国内最早生产浓硝酸的厂家之一,并首先发明了“直接法生产亚硝酸钠、硝酸钠”工艺;不足是因搬迁而形成的银行债务包袱沉重,融资难,发展慢;生产线工艺设备老化、能耗高,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2006年年底,从山区一同搬迁来临沂的五家地方军工企业,被国务院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一并列为政策性破产项目,利用文件中的“对于产品有市场,只是债务包袱沉重,通过政策扶持可以继续生存发展的企业,鼓励企业重组改制,继续发展”的规定,2007年12月20日,鲁光化工厂全体职工利用身份转换金等费用,依法通过竞拍程序,回购企业有效资产实行重组改制。改制中,蹇兆旺秉持“坚持人人享有企业改革成果,全员持股”的原则,从而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也保证了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改制后,鲁光怎么发展,怎么让鲁光成为军工改制脱困企业的一面旗帜,既是摆在鲁光人面前的历史重任,也是各级政府和国资委对于地方军工三线改革脱困试点成功与否的检验。为此,蹇兆旺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强调企业变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建设百年鲁光”的口号。他指出:“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扭转局面。但是,我们实质上处在整个行业的落后边缘。如不快速发展,将会最早被淘汰。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垮掉的行业。发展是硬道理,用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上项目是发展的硬道理。”
基于这种认识,改制后的集团公司确立了“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抓大放小,做好硝酸和两钠主业,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硝酸下游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思路。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蹇兆旺提出了“大、好、精”的战略目标,即:把两钠做到全国规模最大,硝酸装置做到同行业运行质量最好,发展下游高附加值的硝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2009年年初,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新项目建设。在新项目建设中,蹇兆旺提出:要把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同企业核心技术结合起来,建设新型环保、低耗的生产线。力争使硝酸生产线在生产运行、工艺指标、能源循环利用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运行最好;把两钠装置做到最大,并不断优化工艺,创立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内规模最大生装置。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现一期8万吨/年硝酸钠、亚硝酸钠、二期12万吨/年浓硝酸三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其中两钠生产线采用了英荷壳牌尾气处理技术,实现了氮氧化物的零排放,解决了此行业内尾气控制的技术难题,为发展和扩充两钠规模扫清了环保问题障碍;硝酸生产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改完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无三废排放,各项技术指标在国内同类装置中处于领先。
原有的硝酸、两钠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利润率较低,为此向纵深发展,向高附加值的下游硝基系列产品产业发展,是避免市场过于饱和、引导产业向高精尖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业内专家充分论证和董事会的考察调研,公司确定了目前在建的三期工程:建设年产20万吨硝铵磷、15万吨稀硝酸(折百)、18万吨硝酸铵、5万吨硝酸钾、5万吨草酸、1万吨硝基甲烷、1万吨盐酸羟胺及5000台(套)化工设备制造安装等项目。其中化工机械项目已经建成,其余项目的筹建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计划于2014年起陆续投产。项目完成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2亿元。
以上项目将于三年内全部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使公司在三年内具备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超过3亿元的规模。与此同时,加强同专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快硝基化工产业链下游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把鲁光化工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硝酸、硝盐及其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重要的硝基复合肥产业基地之一。
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化工
针对传统产业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为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切实解决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和项目建设指挥部,蹇兆旺亲自担任总指挥。在股东会审议的工作报告上,蹇兆旺在关于新项目建设的表述中掷地有声地表态:“在新生产线的规划和建设中,我们要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打造绿色化工,让鲁光化工成为鲁南大地上环境保护的典型。”在硝酸生产线的设计上,氨氧副产高达12公斤压力的蒸汽,直接供硝酸精馏用,大幅降低了锅炉的生产负荷和燃料煤的消耗;硝酸精馏后的低压蒸汽再输送到低压蒸汽系统,供两钠蒸发系统使用;最后产生的废热又可作为液氨的加热蒸汽,蒸汽冷凝水通过换热,供给全厂采暖。这样,达到了热能综合利用,节约了大量能源;两钠蒸制工艺改为双效真空降膜蒸发,不但比传统的单效蒸发节约蒸汽70%以上,成本也降低了200多元/吨。根据实际运行各项技术指标的统计来看,该公司硝酸和两钠的生产成本及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同类装置领先水平。在目前工艺设计的15万吨稀硝酸项目中,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四合一双加压机组。该机组是硝酸生产的核心设备,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量自给自足,以氨氧化副产的高压过热蒸汽作为推动力,无电力消耗,同时将尾气氮氧化物降到50PPM以内,优于国标规定的300PPM,再经氨还原处理,可实现零排放。这是硝酸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节能减排效果非常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即将建成的该套生产装置,稀硝酸的吸收浓度可以达到理论值即68.3%,可以使其在后续的浓缩工段中成倍地节约蒸气。根据年产25万吨浓硝酸、20万吨两钠测算,每年节约的能耗折合标准煤约5万余吨。
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双增双节工作。针对传统方法生产亚硝酸钠、硝酸钠和浓硝酸生产中的氮氧化物尾气排放问题,公司投资近800余万元新上了两套氮氧化物尾气氨还原系统。这是国内第一家采用此项技术、而且是目前唯一一家运行此装置的生产厂家。该系统采用英荷壳牌尾气还原和美国孟莫克烟气捕雾两项关键技术,装置投运后氮氧化物尾气基本实现零排放。为解决浓硝酸生产所需的高压蒸汽问题,公司还新上了20吨/小时水煤浆环保型锅炉。该锅炉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水煤浆悬浮流化技术,除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外,还采用了炉内脱硫、布袋除尘等先进的一体化处理工艺,实现烟尘零排放,各项环保指标均大大优于国家最新环保标准。2011年,鲁光作为临沂市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的典型化工企业,接受了许多外地党政考察团的参观,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关注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规模扩大、效益增长的前提下,蹇兆旺始终遵循着军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以经济发展回报社会。改制四年来,积极缴纳税金9000余万元。他倾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个人资助5名沂蒙山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出资助蒙阴县旧寨乡1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改制之初恰逢汶川大地震,他带领全体职工踊跃捐款,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雅安地震发生后,他号召员工迅速捐款,成为革命老区第一个为雅安捐款的企业;2011年以来集团公司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捐款45万元,用于慈善事业;搬迁不忘企业诞生地的蒙阴老厂区附近农村的农业发展,出资赞助当地百姓举办桃花节,推动该地成为国内优质蜜桃的重要产地。
企业虽已改制,但离退休职工多达850余人,加上职工家属及在岗职工,总共约3500余人。公司继续承担了这些职工及家属的服务职能。蹇兆旺认为:鲁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全体鲁光人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忘记鲁光的老一辈建设者。要让每个鲁光人都能够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每到中秋节和春节,都为所有离退休人员发放过节费和过节物品。党政领导与工会经常一道走访困难老职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老职工或家属生病住院,在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并为其办理救济金。四年来累计为离退休职工发放款物折价660余万元、困难职工专项救济金180余万元,真正把企业的温暖送到职工家中。从企业改制成功迈向快速发展,到为职工办实事,鲁光的做法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社会舆论和广大职工的广泛好评。
目前,鲁光产品在成本、消耗、环保标准等各项指标上已经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品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并发挥作用。在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鲁光化工集团正向着工艺先进性、品牌优化性和社会适用型企业的方向迈进,必将再创军工经济的辉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振兴当地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企业家名片
蹇兆旺男,汉族,52岁,山东蒙阴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临沂鲁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近年来先后获得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功臣”、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优秀民营企业家”、“临沂市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