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天津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天津报道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与可持续南开格外精彩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文怀成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谐与可持续南开格外精彩

水上公园—时代奥城体育休闲商务聚集区风貌

南开区“为老送餐车”为老年人送去贴心温暖

这里,近百座楼宇营造出曼妙的天际线,彰显繁荣繁华的商业商务气息;这里,百年学府、科研机构云集,文化引领、人才汇聚、书香扑鼻,文化底蕴浓郁;这里,生态引领绿色宜居,长虹、水上、南翠屏,“氧吧”萦绕城区,展现“可持续”的魅力。这里,是天津市南开区;这里,有着不寻常的美丽。

走入南开,体会南开,不经意间路过的街道、建筑,都可能记载着津城深沉的过往;感受南开,亲历南开,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发展持续健康,经济社会扬帆起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天津,南开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向高标准看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市容环境整治保护力度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城区品质为重要支撑,以加强法治和创新体制机制为有力保障,努力把南开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

建设美丽天津,南开,格外精彩!

调整结构锻造新型“发展芯”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锻造新型“发展芯”,发展思路的调整,令南开区取得瞩目的成果,展现出“科学发展之美”。统计显示,统计显示,2013年,南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如期完成,实现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3%;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科技进步监测水平位居全市第一。

“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突出‘科技南开’的发展位势;另一方面,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大项目好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构筑产业聚集新优势,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南开区相关负责同志说,发展思路的调整,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竭动力,更产生了倍增效应,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2013年是实施“科技南开”建设规划第二阶段的起始年,该区从2013年年初起推出系列保障举措,通过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青年博士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高速信息网络,助力企业发展;加快科技载体建设,促推天津科技广场投入使用,力争鞍山西道沿线项目开发取得突破,打造科技研发、科技服务企业聚集区等举措,进一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领军企业和行业领先的“杀手锏”产品。目前,南开区通过新建、引进、转型和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105家、“小巨人”企业达到45家,发展总量保持中心城区首位。

2014年是南开区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第3年,也是攻坚之年,在推进综合改革中,该区着力营造集聚效应,打造服务业聚集区,使人流、客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目前已形成六大聚集区、九条特色商业街和一批标志性项目。其中,鼓楼-古文化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聚集区、南京路-海光寺地区金融出版传媒聚集区、鞍山西道-白堤路科技研发贸易聚集区、天拖-光电子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区、新南马路五金城现代物流聚集区、水上公园-时代奥城体育休闲商务聚集区,不仅在全市叫得响,更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开放模式,借助首都资源,加强区域协作,构筑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开放高地,是南开区2013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个缩影。为此,该区自2013年二季度起,整合全区20余个部门,出台专项方案,加强与北京相关部门的对接与联系,按照结构调整的要求,引进符合产业定位的大项目好项目,科技企业、成熟企业,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促进高智能人才和尖端技术聚集。同时,进一步瞄准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企业总部加快楼宇招商,提升楼宇入住率、注册率和贡献率,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开发建设黄河道、长江道等区域100余万平方米高品质商务楼宇,努力培育商务金融、中介服务、科技研发等特色楼宇,打造海光寺、水上周边企业总部聚集区。

大项目、好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撑拉动作用。2013年,该区累计实施150个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推出100个科技创新项目,在高技术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研发成果;启动25个服务业项目,宝利国际广场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推动光电子园开发建设,提升改造南开工业园,完成天拖地区的产业定位和城市设计;还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总规模240万平方米的25个城建项目,全区建设项目在建面积将达300万平方米,新开工和竣工各80万平方米。

生态宜居打造城市会客厅

正在按规划有序建设的南开区体育公园位于快速路沿线的绿水园,公园占地2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体育公园。园内设体育文化广场、户外运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体育知识长廊、体育特色小雕塑等功能区,不仅能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新去处,还可以承接大型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并实现业余体校各项目的集中训练。

像这样注重生态和谐,惠及百姓的项目,在南开区还有不少。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以“四清一绿”为核心,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南开区在贯彻落实“一号工程”的过程中,创新思路,把建设美丽天津、美丽南开与打造天津城市会客厅相结合,将南开区打造成为“城市客厅、智慧南开、美丽家园”,努力推进秩序化、清洁化、绿化、美化的“四化”标准,使区域聚集人气、商气、财气,成为各方普遍关注,企业热衷投资,环境宜业宜居的一片热土。

为此,该区将重点提升鼓楼、奥城、科贸街三个地区的总体环境,确保老城文化旅游、电子科技贸易和现代都市休闲特色更加显著,让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南开都有好去处。其中,实现属地化管理的鼓楼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此次提升改造,将把鼓楼商业街打造成为展现天津地域文化、商旅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商业街,并把与之相邻的商贸聚集区串点成线成片,聚集成东马路老城厢商贸旅游聚集区。

同时,加速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每年整修10条道路的速度,逐步解决出行困难地区的交通状况。根据规划,2011年,该区完成了以长江道为主的25条总长17公里的道路改造,2012年对以黄河道为主的总长7.2公里、面积21.8万平方米的10条道路提升改造。2013年,该区对总长4.38公里的10条道路进行改造,目前汶水路等6条已完工。未来,南开区还将结合地铁2号线、6号线的全线贯通,科学规划路网建设,形成内外对接、立体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结合西区开发,打通长江道、保山道、雅安道等道路与快速路间的联系,有效缓解东西路网不畅问题。在交通拥堵地段增设人行过街设施或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离,提升全区道路整体功能,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交通停车秩序,展现城市建设有序之美。

近年来,南开区通过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有效治理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脏乱现象。创新城市管理思路,探索市场运行机制,推行长效管理模式。强化网格化管理,实行分类施治,提升城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监督全覆盖。2013年起,该区深入实施“绿化美化行动”,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年内新建提升绿化55万平方米,适时推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和国家园林城区,展现市容市貌长效之美、园林绿化生态之美、环境卫生整洁之美和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美丽社区是美丽天津的缩影,在社区建设上,南开区将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工作思路,发动社区居民,共建美丽家园,实现秩序进社区、清洁进社区、平安进社区、健康进社区,让居民群众普遍受益。从2013年起,该区还进一步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和便民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深入实施“清洁社区行动”,调动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民生和谐居民百姓有保障

为确保发展成果直接惠民,南开区坚持每年把七成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确保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老有所养有所乐,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医疗资源均衡分布。面对百姓迫切需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南开区脚踏实地,力求在建设美丽天津、美丽南开过程中,为更多居民百姓谋求生活幸福之美。

不断推进旧楼区提升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快建设美丽社区,是建设美丽天津、建设美丽南开的基础。南开区旧楼区多,改造任务重,近年来,已经累计改造了159片老旧社区,共计12.5万户40万居民直接受益。2014年,该区将集中力量全面铺开旧楼区整治,力争实现提升改造全覆盖。同时,结合旧楼区改造,对部分“大板楼”的屋面保温防水、楼梯间采光、住户居室窗、外墙保温、供热计量等进行改造,改善“大板楼”居住区的环境、提高舒适度、节约能源,保证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将通过“四进两化”的方式,对改造后的小区实行长效管理,并进一步扩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同抓共管维护改造成果。

统计显示,南开区有20万老龄人口,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养老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是保民生促和谐的重要环节。为此,该区将养老服务列为全区重点工作,重点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衔接的养老模式,通过开展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方式,确保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区已建立了8个老年人助餐服务分中心和100多个服务站,实现了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南开区还在全市首创,在社区配备专职老龄工作干事,由260余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和近5000名社区志愿者组成养老服务队伍,规模居于全市各区县前列。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确保孩子们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力,是教育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南开区充分利用丰厚的教育资源,提升硬件水平,均衡师资配置,推进教育公平。在硬件上,相继对46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硬件提升改造,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加大投入,并新建科技实验小学、南江小学等一批示范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行优秀教师流动制,并通过校区兼并融合,优先配置“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促进校际间流动,同时开发应用ICT教育信息化方式,使学生时时处处享受优质教育。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历来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南开区通过积极探索,下大力气对全区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力争实现医疗机构均衡发展。目前,该区已经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站72家,形成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并通过开展延时门诊和家庭责任医生等服务,满足百姓需求,2012年,全区共为460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随着黄河医院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该区卫生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南开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一卡通”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医保卡就可以自助完成挂号、选医生、诊查、取药,缩短病人看病的等候时间达40%至60%。在此基础上2013年起,每月在长虹生态园举行大型义诊活动,邀请驻区医院专家到现场为群众进行咨询、诊断,总受益人数已经达到10252人次。未来,南开区还将探索开展健康进社区工程,对较成熟的小区进行以家庭责任医生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辖区居民多层次的就医需求。

文化文明打造发展“软实力”

一座美丽的城市,必须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文化是发展的灵魂,建设美丽天津,先要有美丽市民、有美丽的文化。近年来,南开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步伐同样不断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文明南开”、“文化南开”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展。

走入南开区文化部门,背景墙上,2013年的10大文化发展重点项目格外醒目,每年,该区都要推出一批文化发展重点项目,2013年的10大文化发展重点项目,涵盖了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提升、基层文化拓展等各领域,包括推动妈祖文化主题景区建设;建成天津“国粹宫”典藏博物馆;引入徽派民俗博物馆;改善鼓楼商业街文化环境;修缮天后宫张仙阁;积极推进少儿图书馆改造工程;深化“三馆”免费开放;培养百名社区文艺骨干;组织“百人妈祖文化交流团”访台;举办第五届和谐南开艺术节、谭派艺术研讨展演活动等。这些项目将在提升北方妈祖文化中心的影响力,促进特色博物馆聚集,丰富“老城津韵”旅游板块,推进文物古建筑开发利用,打造高雅文化艺术阵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同样精彩。该区连续27年坚持举办读书节,为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文明建设搭建载体,提升思想文化素质、增强理想信念等方面成果显著。2003年起,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全市首创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这项创建活动目前已被总结为“南开经验”,在全市推广,并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的特色品牌,全市每个社区,如今都要建设一所市民学校、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社区服务站、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宣传橱窗。2013年3月5日,“南开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网”正式开通,实现与全区12个街道分中心、170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互联互通,为全区志愿者搭建了“志愿招募、需求发现、资源调配、项目策划和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为建设美丽南开,文明南开,从2013年起,该区更加深入地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践行天津精神、南开精神。全面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抵制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生活习俗,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和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健康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到2016年,基本完成整街建制文明社区创建和文明小区“五个一”创建工作,并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群众文化、博物馆文化、妈祖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名人文化、曲艺文化等七大南开区特色文化品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