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公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公益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莲秀:文学呼唤照耀心灵的“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樊林

谢莲秀:文学呼唤照耀心灵的“暖”

在江西万安康克清红军小学与小可爱们谈心

眼前的村庄,变得萧瑟和落寞不堪,曾经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一去不复返,一个个村庄空空荡荡,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还有些极偏远的村庄几乎集体迁移,原来的村子里断瓦残垣,荒草丛生,几乎看不到人影……这是《留守还有多远———留守儿童采访档案》的作者谢莲秀深入偏远山区走访留守儿童时看到的景象。

谢莲秀,作协会员。笔名莲子,出生于江西石城,客家人,现供职于东莞,系东莞文学艺术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她历时三年时间跋山涉水,深入闽赣偏远山区采访,倾注了无限深情,是国内目前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倾注情感最为深厚的作家。

在微有爱“爸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留守儿童东莞团圆过年活动前夕,《中国企业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谢莲秀女士。

《中国企业报》:为什么会选择留守儿童这个题材。

谢莲秀: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从小生长在乡村,又在基层工作十余年,对乡村的变迁以及物事了然于心;其次,我当年出来漂泊时,女儿才读四年级,那种揪心的思念难以言表。此外,耳濡目染诸多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令我对这个群体感触尤深,于是选择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开始了我的长篇创作之旅,期待以文学的情怀温暖这些留守儿童。

走访点后来主要集中在赣南,那里是劳务输出重地,孩子们的境遇是全国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在边远的山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面临的困境。尽管他们人小力微,却依旧心怀梦想,坚强地活着。种种无助与隐痛,令人担忧与深思。

《中国企业报》:能简单介绍一下两本书吗?

谢莲秀:《暖村》主要以赣南客家为背景,以留守儿童甜甜、牛牛姐弟俩的成长及心路历程为主线,展现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境遇。而《留守还有多远》一书,则是为了创作《暖村》,数年来深入粤赣闽边远山区走访留守儿童时的一本采访手记,里面记录的是40多位留守儿童的真实故事。

《中国企业报》:在历时三年的采访与体验中,与近百位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促膝谈心,对您来说,感触最深的事是什么?

谢莲秀:他们的思念与期盼、快乐与悲伤、坚强与隐忍以及他们一次又一次经历着的别离与感伤,都让我非常感触。特别是还有不可避免地遭遇家庭的变故、亲情的离散,甚至生离死别,可以说,这样的创作实在是太磨人了。时常半夜醒来,想着想着就失眠了,有时忍不住无声地淌泪。

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有的静静地躲在一边,默默地流泪;有的仰起花朵般的小脸蛋,翘首期盼,一个个脱口而出的名字,一张张天真却又过早地挂上了哀愁的面孔都深深感召着我。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部长篇创作,更是在呼唤那些照耀心灵的温暖!

《中国企业报》:您期待留守儿童文学带来社会效益吗?您觉得可以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

谢莲秀:当初没想那么远,只是以一个写作者身份去走访,想更有力地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文学不是万能,她无法直接改变现状,但我相信,她能感动每一位有爱心和善心的人,迟早,人们会将爱心与目光投向他们。

每一个时代的改革,都不可避免地带来阵痛和隐忧,而这些却首当其冲地落到了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他们内心的不安,情感上的缺失,心理上的自卑,家庭教育的不足,更有疾病、家庭变故、父母的离异等等,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孩子的童年仅有一次,期待我们去努力,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的体制能少些藩篱,多些人性光辉的照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