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食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食品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家超市试水生鲜电商夭折物流瓶颈难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闻笛

多家超市试水生鲜电商夭折物流瓶颈难解

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000家。

资料显示,2012—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将从2.0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复合增速18.8%。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三到五年,生鲜食品极可能是下一个热门的电商品类。

高毛利产品更受青睐

据记者了解,传统电商包括天猫、京东、1号店在内的一线电商都涉足到了生鲜市场。据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的生鲜卖家已经超过了300家。产品涵盖了蔬菜、水果、海鲜水产、半成品、冻品、禽蛋、鲜肉、加工肉类等八大类。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曾经向记者表示,京东要在未来一年之内,实现生鲜商超产品10分钟送达。京东将按照全国的物流体系,按照O2O的属性,分割成小框子;让任何用户下单都可以实现10—15分钟送货。

作为电商崛起的“直接受害者”的超市业,曾经把生鲜产品视作抵御电商抢食的最后一个法宝,但在电商销售生鲜产品的巨大冲击下,超市业也试图借电商“逆袭”。联华超市旗下电商平台“联华易购”、沃尔玛山姆会员网上商店、乐购、永辉、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高鑫零售,超市业掀起了加码电商的热潮,希望借此夺回快消品、生鲜等本属于超市的强势领域。

记者浏览多家电商生鲜频道发现,高价的进口水果、有机蔬果和肉类等“高档货”占了很大比重。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透露,进口水果、有机肉类等产品的平均毛利在2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其成本通常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所以引进高毛利产品成为很多网站的选择。

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但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由此可见,生鲜电商还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之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诸多利好消息使得生鲜成为电商争夺的又一块蛋糕。

消费体验决定电商生死

记者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了解到,2012年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元,如果以10%的渗透率核算,整个食品行业的电商规模将超万亿元,曾有媒体报道“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副产品的总价值为2.24万亿元”,因此农副产品的电商规模也将超过2000亿元。

“电商觊觎生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润。”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宋阳指出,相对于某些已经过度竞争的品类,生鲜的利润非常可观。资深电商专家鲁振旺透露,对于电商来讲,生鲜利润平均可达40%,其中海鲜和冻肉最高,水果次之,即使扣除20%的损耗率,也依然远远高于其它垂直品类。

但有业内人士对此表达了不同观点:“生鲜的退货率高,而且损耗大。特别是线下生鲜消费的强大习惯造成生鲜网购还很难盈利。”货源品控、仓储管理、物流配送成为了生鲜电商急需破解的三大瓶颈。生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很难保证其新鲜度。事实上,“全程冷链配送”涉及环节非常琐碎。顺丰优选CEO李东起向记者介绍,当商品离开库区后,分拣和包装操作场地需具备温控条件,再装入温控箱运输,最后收派员将商品装入保温袋上门派件。整个环节所使用的温控设备包括冷藏箱、冷冻箱、冰盒、冰袋、保温袋等众多微小细节。而在这些细节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被外界贴上“金矿”、“蓝海”等标签的生鲜电商在华丽的外表下也隐藏着多种挑战,据记者了解,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出现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生鲜网购平台,80%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比较集中的城镇。但是多数平台因为遭遇货源、营销和物流等困境而夭折。包括华润万家、美廉美和卜蜂莲花在内的超市企业进军电商。但不过两年时间,这些企业的线上业务几乎全军覆没。2013年初,生鲜大佬永辉超市旗下的生鲜类网站“半边天”上线不足百日已悄然下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第一批做电商的超市大多是在跟风,电商业务的负责人也都是传统零售出身。在人才和物流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高成本拖累。今年触网的超市却是将电商作为一项战略来做。超市业可以同电商网合作,让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下单,然后到超市发的门店提货,以此来增加来客数,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