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IT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IT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3D推动产业升级
被指为时尚早

3D产业或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实习生康鑫

3D产业或进入国家战略层面3D推动产业升级被指为时尚早

新年伊始,3D产业概念股再度成为市场资金炒作的主流热点———光韵达一度开盘直飙涨停,并带领3D打印概念股集体飙升。

不只是投资者对3D产业的看好,在去年珠海等很多省、市产业发展的规划书上以及近来科技部、工信部的相关表态中,3D产业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支柱产业的厚望。

为加快推动3D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酝酿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支持3D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近日进一步透露,工信部将把3D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

避免“圈地规划”一哄而上

以3D替代2D的数字设计技术革新正变得触手可及,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范围的制造企业,对于以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寻求一款在三维设计环境中实现数据集中统一处理的工具,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不二之法。

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人们在做出购买决定时希望能够接触到以3D形式呈现的商品。由此可见,3D设计对制造商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优势,而是满足当代用户需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然而,单纯的3D设计还远远不够。欧特克公司制造业解决方案部全球高级副总裁RobertBuzzKross指出,“单纯的3D设计无法从根本上革新传统的工作流程,在团队协同、数据共享、工具兼容性、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超越3D设计的数字化样机解决方案,后者能够突破阻碍创新的历史性障碍———时间、资金、距离和语言,帮助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市场人员和最终客户在内的制造团队实现从概念到投产的全程紧密协同,进而帮助制造商更快速地将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推向市场。”

早在去年5月,科技部就公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3D打印产业首次入选。3个月后工信部印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3D打印技术再次入选。

慧聪研究ITC事业部总监张本厚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就意味着,3D打印已经获得国家层面支持,这也为中国的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在国家政策向‘高新尖’产业倾斜的背景下,3D打印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国内最早3D打印馆创始人,杭州讯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茹方军在采访中表示。

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预测,中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到2016年时将扩大到1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茹方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中还表示,政府的支持必然是3D产业发展的一大机遇,但要防止出现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过度扩张的不利局面。“既要避免将这个行业做成形象工程,也要避免‘圈地规划’一哄而上”。

3D产业链体系有待完善

很难想象,一次全国3D大赛参加的高校达879所,大学生超过了100万,参加企业也超过了1000多家。全国3D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能最大化地对产品进行仿真设计,而且尽可能地将错误解决在设计阶段,使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的基础,是现在产品创新的基本技术,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性技术。

在中国3D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政策支持下,3D产业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柱力量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如何打通3D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形成畅通、完整的3D产业链体系,是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战略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张红旗表示,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中,三维CAD和ERP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训工作,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以3D技术为基础支撑的制造服务业将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所在。

然而,对比分析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对3D产业能否承担起推动中国产业升级重任的质疑日益增多。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增材制造技术设备(即3D打印设备)数量处于全球3至4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科研单位投入的研究力量。但是,同期3D打印全球总产值达21亿美元,而中国只有6亿元人民币。

“生产设备总数与产值不正成比,背后的原因是中国3D打印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工程应用和成果推广不佳等问题,相比发展了数百年的传统制造工艺来讲,仍然不在一个重量级,推动产业升级或许言之过早。”张本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中国的3D产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与国外对比主要是国内的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转化力差,形成太多的山寨产品。”茹方军说。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还指出,我国3D打印技术与产业尚未形成材料—工艺—装备—应用赛事的科研和产业链。材料的基础研究、制备工艺及产业化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3D打印制造工艺装备智能化程度低,核心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