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4年1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传媒:一边揽钱一边花钱三大影视公司高增长已成定局,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全年并购汹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董秋彤

文化传媒:一边揽钱一边花钱三大影视公司高增长已成定局,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全年并购汹涌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王利博制图

刚刚过去的2013年12月末,贺岁片《私人订制》的冰火两重天似乎为这一年来文化产业的表现下了一个注脚:就在上映的前一天因遭受投行的集体抛售而使制片方———华谊兄弟在股市上惨遭跌停之后,《私人订制》却在10天后以超6亿的票房雄踞国内同期票房榜首。反差巨大的表现,犹如这一年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不仅普通投资者看得目瞪口呆,就连一些市场人也大呼出乎意料。

或现一批业绩翻番公司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尽管2013年年报未到披露时间,但大部分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业绩呈现较快增长几成定局,特别是影视、游戏、动漫、广告等子行业的公司。

根据电影龙头华谊兄弟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06.86%,加上四季度电影《私人订制》的票房收入,华谊兄弟完成2013年电影总票房收入超过30亿元的预期目标已无悬念。此外,其控股的手游公司银汉科技,在老款手游《时空猎人》月流水过亿元后,新款手游《神魔》在四季度表现不俗,月流水已达3000万元,其全年业绩保持200%以上的增长也已无意外。

另一影视龙头光线传媒,其前三季度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75.05%。四季度公司发行的《四大名捕2》、《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三部影片相继登台亮相,再加上其它在电视节目、晚会等方面的收入。预计光线传媒全年业绩仍会维持较高增长。

此外,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的奥飞动漫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40.45%。2013年公司全年业绩有望增长30%—50%。而中青宝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7.91万元,同比增长107.16%。在四季度,公司的重点游戏《仙战》市场表现不错,月流水达到千万级。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了解到,截至2013年12月8日,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0.32亿元,同比增长34.63%,观影人次超过5.73亿。中国电影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增长,仅用了3年时间。

55起近400亿元并购

然而对于文化传媒企业而言,2013年比业绩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一场场出手阔绰的并购大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文化传媒板块已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资金近400亿元。这其中,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网龙旗下的91无线,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阿里巴巴5.68亿美元砸向新浪微博;浙报传媒以34.9亿元收购盛大边锋浩方居;百度爱奇艺3.7亿美元收购PPS;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地图28%股份等最受关注。

受到关注的还有影视领域,不仅华谊兄弟频频出手,包括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乐视网和中视传媒在内的其它几家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轮番上演并购大战,仅金额超过1亿元的并购案就有7起。这期间,作为现在市值超过400亿元“中国电影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并购不断,先是以6.7亿元控股手游龙头企业银汉科技,2.52亿元收购国家一级演员张国立的影视公司,后又以2.1亿元收购江苏耀莱影城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而这之中,与演员张国立的并购案因为双方的知名度和疑似套现最受关注。

华谊兄弟此前发布公告称,为加强电视剧业务发展需要,拟以2.52亿元收购著名艺人张国立旗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70%股权。同时,被收购方还将以2.16亿元购买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和王中磊的华谊股票并锁定三年。

引起市场争议的是,张国立旗下的常升影视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净资产也仅为1000.3万元。这也意味着,该宗收购溢价高达36倍。不仅如此,事实上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从成立到被华谊兼并时间相差也就仅仅3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受到如此巨额的收益是让市场大为震惊的原因之一。

除了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对于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收购也让人心潮澎湃,16.52亿元的交易金额,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影视行业中金额最大的并购项目。还有江苏宏宝与长城影视的重组成功,意味着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成功搭上最火热的文化传媒概念,成为时下热门的影视制作题材。

而掌趣科技、中青宝、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公司在继续并购国内优质标的的同时,也在计划加紧收购海外游戏、影视公司。此外,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凤凰传媒计划并购电影、游戏、互联网公司,以打造更完整的传媒产业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