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品大战愈演愈烈系统性风险或逼近银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理财品大战愈演愈烈系统性风险或逼近银行
年终岁末,流动性压力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再掀“波澜”。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理财产品征战的焦点,都落在高收益上。
《中国企业报》记者对比2013年元旦期间银行集中推出的理财产品发现,同样是在收益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彼时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为5%多一点,如今一年过去了,同样是在“跨年”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多数超过6%,最高破“7”。
业内专家认为,屡创记录的年化收益率,理财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收益率倒挂现象,多数商业银行推出的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超过中长期,银行理财市场处于“最后的疯狂”,这也引发市场对银行风险的担忧。
理财产品
年化收益率创记录
2013年12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一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名银行理财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该行“财富债券2013年第278期等8只人民币理财计划产品”。
据其介绍,这些产品大都是从2013年12月30日开始售卖,额度从最低的2亿元到最高的20亿元人民币,期限从一个月到一年时间不等。
最引人关注的,则是上述8只产品的“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6%。30万元以上的邮银财富御享94号收益化达到6%。
随后《中国企业报》记者又来到海淀区的一家北京农商行。与上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类似,北京农商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期也集中在2013年12月20日左右到2014年1月2日。年化收益率大都在5%—6%,申购起点5万元到10万元不等。
而在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元旦前后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均达到或接近6%。
此外,近期浦发、招商以及华夏银行等推出的某些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均在6%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年末的最后一周,共45家银行发行了258款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继续上扬,最低2.80%,最高为7.80%,与前一周相比最低预期收益率上升30个基点,最高预期收益率上升80个基点。
资金紧张银行忙“吸储”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到年底,银行都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年底银行要对存款规模进行考核,差额部分要赶紧通过提高年化收益率的方式卖理财产品揽储,以补充不足。
据了解,受市场流动性趋紧和银行存贷比终极考核的影响,各家银行加大吸储力度。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很严,银行每年底能拉多少存款决定了来年可以放出多少贷款,直接影响来年的利润,因此大多数银行在年底都要拉存款。
华夏银行重庆分行理财师刘玲认为,2013年12月出现的银行理财集体高收益现象,元旦一过,可能不会再现。原因是一开年,随着银行贷款的争相开闸,上半年资金面会比现在更宽松,银行没必要再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客户。
专家提醒正视风险
2013年,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从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业内俗称“8号文”)下发,到6月底“钱荒”、余额宝、百度理财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横空出世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等,可谓冲击不断。
为应对接踵而至的冲击,从7月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不断创出新高,从3.5%一度飙涨至7%以上。
而对银行而言,高收益率无疑将侵蚀其大量利润。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高收益率吸储会加大财务风险,银行利润更是会因为支付较高的利息以及保障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而缩水。
一位中小银行高层表示,收益率高达7%的理财产品,资金回报率至少要达到11%左右银行才有钱可赚。如果留存利润低于4%,银行可能将无钱可赚。加上各种成本,甚至有可能亏损。
不过霍肖桦认为,发放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可能会造成银行系统性风险,但是总体来看风险不大。“从整体上看,单一客户、单笔贷款、局部损失并不会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理财产品支付的高收益银行也能够承担。”